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胞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胞疸,證名。黃疸二十八候之一。其證大小便皆色黃如黃柏汁。
《諸病源候論.黃病諸候》:「胞疸之病,小腸有熱,流於胞內,故大小便皆如櫱汁,此為胞疸。」
胞疸,是黃疸的一種。黃疸是指皮膚、黏膜和鞏膜等組織因血中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呈現黃染的現象。胞疸是由於小腸有熱,流於胞內,導致大小便皆如櫱汁的一種黃疸。
胞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皮膚、黏膜和鞏膜等組織呈現黃染;
- 大小便皆如櫱汁;
- 小便黃而短,大便黃而溏;
- 口苦,心煩,口渴,身熱,胸悶,腹脹,食欲不振,噁心嘔吐;
- 舌紅,苔黃,脈弦數。
胞疸的治療以清熱利濕、涼血解毒為主。常用方藥有茵陳蒿湯、龍膽瀉肝湯、大黃牡丹皮湯等。
胞疸的預後一般良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可能會導致肝功能損害、腎功能損害、心功能損害等嚴重併發症。
因此,如果出現胞疸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