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董奉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董奉
董奉,字君異,三國時期吳國著名醫學家,生卒年不詳,籍貫為侯官(今福建閩侯)。其醫術精湛,尤擅長治療疑難雜症,在當時享有極高聲譽。據史料記載,董奉曾治愈交州刺史吳士燮的重病,因而名噪一時,被譽為「神醫」。
董奉晚年隱居廬山,行醫濟世,並以獨特的方式回饋社會。他為人治病不收取錢財,而是要求患者栽種杏樹作為報酬:重病痊愈者種植五株,輕症者種植一株。數年之後,廬山一帶杏樹成林,多達十萬餘株,蔚為壯觀,後世遂以「杏林」代指醫界,並以「杏林春暖」讚譽醫德高尚的醫者。
董奉不僅醫術高明,更重視醫德與社會責任。他將杏林所產的杏子換取穀物,用以救濟貧困患者及資助旅途中經濟困難的行人,體現了中醫「仁心仁術」的核心精神。此舉亦成為後世醫者學習的典範,彰顯中醫文化中「醫者父母心」的崇高理念。
在中醫理論中,董奉的行醫事蹟不僅反映其臨床技術,更體現了「天人合一」的整體觀念。他透過種杏濟貧的方式,將醫療行為與自然環境、社會公益相結合,符合中醫「上醫治未病」的預防思想,以及「醫乃仁術」的倫理追求。
董奉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,成為中醫文化的重要象徵之一,後世常以「杏林」比喻醫界,並以「杏林春暖」、「譽滿杏林」等成語讚揚醫德高尚的醫者。其生平事蹟不僅是中醫史上的佳話,更為現代中醫從業者樹立了醫德與醫術並重的典範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