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包瑪沙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包瑪沙(1889-1969年),蒙古族,生於蒙醫正骨世家,其祖母娜仁·阿柏與父親包達日瑪皆為蒙古醫學界著名正骨醫師。自幼浸潤於家族醫學傳統,包瑪沙深得蒙醫正骨術精髓,其技法兼具蒙古民族特色與臨床實效,在傳統骨傷治療領域獨樹一幟。
蒙醫正骨手法體系
包氏繼承並發展出十種核心手法,其操作講究「剛柔相濟,動靜結合」:
- 牽拉法:以勻勁牽引調節骨節錯位,適用於四肢關節脫臼
- 轉壓法:旋轉配合指壓,矯正脊椎小關節紊亂
- 拿壓法:拇指與餘指對合施力,整復粉碎性骨折斷端
- 捏拿法:沿經筋走向提捏,舒解肌肉攣急
- 鉤拉法:以特殊角度鉤提骨骼,用於肩胛骨復位
- 掐壓法:針對阿是穴精準點按,通絡止痛
- 按壓法:掌根沉勁下壓,穩定骨折部位
- 提推法:提拉與推移並施,處理肋間錯縫
- 拿推法:複合手法,適用於髖關節復位
- 折頂法:反折矯正過度成角畸形
蒙醫正骨八要論
包瑪沙將傳統經驗提升為理論體系,提出「手法八要」:
- 審勢:望形察態,辨明傷勢輕重
- 度位:觸摸骨端,判斷錯落方位
- 運勁:力道深透而忌粗暴
- 順氣:配合患者呼吸節律施術
- 續筋:理順斷裂肌筋膜絡
- 合骨:恢復骨骼解剖對位
- 固形:後期以夾板、繃帶定型
- 調血:內服蒙藥活血散瘀
其技法蘊含蒙古醫學「三根七素」理論,重視人體與自然環境的整體平衡,手法操作常結合艾灸療法,於特定穴位(如「赫依穴」)施術以調動體內能量。包氏更創新性地將駱駝毛編織的繃帶運用於固定術,兼具透氣與彈性優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