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蚌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蚌合中醫名詞詳解
定義與病機
蚌合爲中醫眼科病證名,首載於清代黃庭鏡《目經大成》。其症見雙目赤腫、畏光灼熱,發病一兩日內,上下眼瞼迅速腫脹僵硬,緊閉難開,狀如蚌蛤緊合,故名。病因多責之於「痰燥血滯」與「脾火上洩」:
- 痰燥血滯:痰濕鬱久化燥,阻滯眼絡,氣血不通,則瞼腫硬結;
- 脾火上洩:脾失健運,濕熱內蘊,上攻目竅,燔灼血脈,致赤腫焮痛。
證候特徵
- 主症:眼瞼堅硬腫脹如蚌殼緊閉,白睛紅赤,畏熱拒按。
- 兼症:或伴頭痛身熱、口乾黏膩、舌質紅絳、苔黃膩,脈滑數或弦數。
治法與方藥
治療以「瀉火解毒、化痰散瘀」爲綱,分證論治:
-
清脾瀉火
- 代表方:清脾涼血湯(《審視瑤函》化裁)
- 組成:黃連、黃芩清脾經實火;生地、赤芍涼血散瘀;荊芥、防風疏風退赤;枳殼、陳皮理氣化痰。
- 加減:若腫甚如桃,加蒲公英、連翹解毒消腫;瘀象明顯者,佐以牡丹皮、桃仁。
- 代表方:清脾涼血湯(《審視瑤函》化裁)
-
活血散瘀
- 代表方:歸芍紅花散(《眼科纂要》)
- 組成:當歸、紅花活血通絡;赤芍、生地黃涼血化瘀;防風、白芷祛風止痛;甘草調和諸藥。
- 加減:痰燥甚者,可加瓜蔞仁、浙貝母潤燥化痰;若熱毒熾盛,加金銀花、紫花地丁。
- 代表方:歸芍紅花散(《眼科纂要》)
古籍考據
《目經大成》論及此證,強調「非風火暴客之疾」,乃因內傷痰火與血瘀交互爲患,與椒瘡(沙眼)併發時,需鑑別其瞼結膜是否見顆粒叢生。清代《銀海精微》亦提及「瞼硬睛痛」類似證候,可互參辨治。
與現代醫學關聯
此證可見於急性瞼腺炎(麥粒腫)重度感染,或眼瞼蜂窩組織炎,然中醫從痰、火、瘀論治,體現「給邪出路」思路,與單純抗炎療法迥異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