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董鳳翀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董鳳翀(生卒年不詳),字君靈,明末清初著名兒科醫家,陜西三原人。其生平事蹟雖散見於醫史文獻,然於中醫兒科,尤擅痘疹證治,臨床經驗豐富,行醫四十餘載,深得當時醫界推崇。

學術專長與貢獻

董氏精研兒科諸疾,於痘疹(天花、麻疹等)治療獨具心得。彼時痘疹為小兒重症,死亡率高,董氏結合臨床實踐,參酌歷代醫家之論,系統整理痘疹診療經驗,編纂《痘疹經驗良方》六卷(1687年)。此書後經其子董俊臣(字漢傑)校訂,於1694年刊行,成為明清時期痘疹治療之重要參考。

《痘疹經驗良方》內容詳實,分門別類,涵蓋痘疹之病因、病機、辨證及方藥。書中強調「辨證審因」,針對痘疹不同階段(如發熱、見點、起脹、灌漿、結痂)提出相應治法,並載錄多首驗方,如清熱解毒、托毒外透之劑,體現中醫「因時制宜」與「標本兼治」思想。

另有《活幼精要》一書(見載於《中國醫學大辭典》),或為董氏所著,內容可能涉及小兒常見病之診療,惜詳情待考。

歷史背景與影響

明末清初,痘疹流行,醫家多致力於此疾研究。董鳳翀之學術承襲前人如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、陳文中《小兒痘疹方論》等,然更重臨床實效,其著作反映當時中醫兒科對傳染病之認識與應對。清代《醫宗金鑒·幼科心法》亦收錄部分痘疹治法,可見董氏理論對後世之影響。

董氏醫術傳於其子,門人亦或有承襲,然史料有限,其學派流傳未廣。然其著作留存,為中醫兒科痘疹治療史提供重要文獻,亦展現傳統醫學對疫病防治之智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