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膀胱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膀胱實(膀胱實證)
膀胱實為中醫證候名,指膀胱經氣壅滯、濕熱或實邪蘊結所表現的一類病證,屬「實證」範疇。此證多因外感濕熱、下焦氣化不利,或飲食不節、情志失調導致水液代謝障礙,邪氣積聚於膀胱所致。臨床表現以小便異常、局部疼痛及脈象變化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- 濕熱下注:外感濕熱之邪,或嗜食辛辣厚味,釀生內濕,濕熱蘊結膀胱,阻滯氣機。
- 氣化失司:膀胱為「州都之官」,主司津液氣化,若三焦水道失調,水液停聚化熱,可形成實證。
- 寒邪凝滯:寒客下焦,陽氣被遏,氣血運行不暢,亦可轉化為實寒之證。
臨床表現
根據《千金要方》記載,膀胱實證可見以下脈症:
- 左手關後尺中陽實(左尺脈浮取有力):主膀胱氣滯,症見「逆冷」,即四肢末端不溫,並伴隨「脅下邪氣相引痛」,指下焦氣機不暢,牽扯脅肋部疼痛。
- 右手關後尺中陽實(右尺脈浮取有力):主膀胱濕熱壅盛,症見「少腹滿」,即小腹脹滿不適,及「腰痛」,因足太陽膀胱經循行於腰背,經氣受阻則痛。
其他常見症狀包括:
- 小便短赤、淋瀝澀痛(類似淋證)。
- 尿頻、尿急,或排尿不暢(癃閉)。
- 舌苔黃膩或白厚,脈數或弦緊。
辨證分型
- 濕熱型:以小便灼痛、色黃濁為主,舌紅苔黃膩,脈滑數。
- 氣滯型:以少腹脹痛、排尿不暢為主,脈弦。
- 寒凝型:少腹冷痛、尿清但排出困難,脈沉緊。
治療原則
以「通利膀胱、祛除實邪」為大法,根據證型選方:
- 濕熱證:用八正散清熱利濕。
- 氣滯證:以沉香散理氣通淋。
- 寒凝證:選天台烏藥散溫散寒邪。
膀胱實證與臟腑相關,尤與腎、三焦關係密切,臨床需結合整體辨證,調節水液代謝與氣機升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