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膀胱濕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膀胱濕熱

膀胱濕熱是中醫學中的一種病證,指的是濕熱蘊結於膀胱的疾病。其主要症狀包括尿頻、尿急、尿澀少而痛、尿黃赤混濁或尿血,並常伴有發熱腰痛等。舌質會出現紅色,舌苔呈黃色,脈搏也會加快。治療上主要以清熱利濕為主,常用的方劑有八正散、龍膽瀉肝湯、五味消毒飲等。在預防方面,應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,儘量不要喝酒以免傷害脾胃,並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虛勞耗氣,同時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不憋尿、不久坐,以免濕熱之邪侵襲膀胱。

膀胱濕熱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。一方面是外感濕熱,當外界的濕熱邪氣侵襲膀胱,膀胱就會蘊結濕熱,形成膀胱濕熱症狀。另一方面則是內生濕熱,主要與飲食不節、過食肥甘厚味,或嗜酒傷及脾胃,導致水濕內停而形成濕熱,或因體虛正氣不足,使得濕熱邪氣乘虛侵入膀胱,形成膀胱濕熱。

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可以診斷為膀胱濕熱。治療膀胱濕熱時,應以清熱利濕的方法進行處理,選用合適的中藥方劑如八正散、龍膽瀉肝湯、五味消毒飲等。同時,在預防方面,需要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過食肥甘厚味,不要嗜酒傷及脾胃,並要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,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不憋尿、不久坐,以免濕熱邪氣侵襲膀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