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膀胱病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膀胱病

膀胱病是指膀胱的病變,屬於六腑病候之一。膀胱被稱為水液匯聚之所,是津液之府和州都之官,與腎相表裡且具有化氣行水的功能。膀胱病包括虛寒和實熱等不同病機,臨床常見的症狀包括小便失常(例如遺溺、癃閉、淋濁、溺時疼痛等)。

根據《內經》和其他醫學文獻的記載,膀胱病包括多種病證。其中,《諸病源候論.膀胱病候》提到:膀胱氣盛為有餘時,會引起熱病,表現為胞澀、小便不通、小腹偏腫痛等症狀,此時宜瀉膀胱氣;而膀胱氣不足時,會產生寒氣,表現為胞滑、小便頻多且顏色較黑等症狀,此時宜補膀胱氣。

另外,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七指出:膀胱虛則會產生寒氣,導致尿液多且呈白色,面色黑暗且腳麻痠痛,兩側腹部脹滿等症狀;而膀胱實則會產生熱氣,導致膀胱急迫、口乾舌燥、咽喉腫痛、小便不通、尿液呈黃赤色、全身感到沉重,四肢有氣滿感,面部腫脹和黃目,少腹偏痛等症狀。

根據《素問.宣明五氣篇》的記載,膀胱不利可導致癃,不約則會導致遺溺。不利多見於膀胱氣實,而不約多見於膀胱氣虛。

此外,《雜病源流犀燭.膀胱源流》提到膀胱病常見的兩種病機:熱結下焦和冷濕上溢。前者表現為小腹苦滿、膀胱轉動痛、小便不暢、可能引發狂躁行為;後者則表現為濕痰上溢,導致多唾、小便淋瀝和尿失禁等症狀。

對於不同的膀胱病病證,選擇適當的治療方法,包括宣通氣化、滲濕利水、溫腎固脬、清熱通淋和化石等方法。

此外,膀胱病也可以根據不同病因進行分類。常見的膀胱病包括急性膀胱炎、慢性膀胱炎、膀胱結石和膀胱腫瘤等。急性膀胱炎是指膀胱黏膜的急性炎症,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,主要症狀包括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混濁和尿血等。慢性膀胱炎則是指膀胱黏膜的慢性炎症,可能由急性膀胱炎反覆發作或其他原因引起,症狀與急性膀胱炎相似。膀胱結石是指在膀胱內形成的結石,多由尿液中的沉積物長期積聚形成,症狀包括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尿混濁和血尿等。膀胱腫瘤則是指膀胱內的腫瘤,多由膀胱黏膜細胞增生而來,主要症狀包括血尿、尿頻、尿急、尿痛等。

針對不同的膀胱病證,治療方法也有所不同。例如,急性膀胱炎的治療主要以抗菌消炎為主;慢性膀胱炎的治療主要是控制感染,改善膀胱功能;膀胱結石的治療主要是排石、碎石或手術切除結石;而膀胱腫瘤的治療則主要是手術切除腫瘤。

預防膀胱病的方法包括保持外陰清潔,勤換內褲;多喝水,保持尿液稀釋;避免憋尿;注意個人衛生;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;不吸菸、不喝酒;定期進行體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