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半肢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半肢風

病證名,指身體一側上下肢或兩下肢失去正常運動功能的疾患。此名見於《醫貫·中風論》,臨床可分為兩類:

  1. 單側肢體癱瘓
    表現為左側或右側肢體不能自主活動,與「半身不遂」相似。此類多因風、痰、瘀血阻滯經絡,或氣血虧虛,經脈失養所致。病因可追溯至中風(腦卒中)、經絡受邪,或肝陽上亢引動內風,導致一側氣血運行受阻。
  2. 雙下肢痿軟無力
    此類患者上半身活動如常,但下半身出現軟弱、麻木,甚至排尿障礙(如小便澀滯或失禁)。《醫貫·中風論》載:「身半以上俱無恙,如平人;身半以下,軟弱麻痺。」其病機多與肝腎不足相關:

    • 肝腎精血虧虛:精血不能濡養筋骨,導致下肢痿弱。
    • 腎陰陽兩虛:腎主骨生髓,陰陽俱虛則筋骨失溫煦與滋潤,引發行動困難。

治法與方藥
以補益肝腎、調和陰陽為主,經典方劑如 地黃飲子(出自《黃帝素問宣明論方》),方中熟地黃、山茱萸滋補腎陰,肉蓯蓉、巴戟天溫腎陽,佐石斛、麥冬養陰,附子、肉桂助陽,適用於腎虛所致之下肢痿痹。若兼氣血不足,可配合補陽還五湯加減;若痰濕阻絡,則需結合化痰通絡之法。

現代醫學關聯
半肢風症狀類似於現代醫學的 偏癱(如腦血管病變後遺症)或 截癱(脊髓損傷、腫瘤壓迫等)。中醫從整體調理著手,強調肝腎與經絡的關聯,與西醫局部病變的診斷互為補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