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半月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半月障
半月障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圓翳內障之一類,以其翳障形色特徵得名。據清·顧錫《銀海指南》卷二所載,此症表現為瞳神內生白色翳膜,呈半月狀,故稱「半月障」。其病機與圓翳內障相通,多因肝腎虧虛、精血不足,或風火痰濕上擾清竅,致神膏混濁而成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眼與五臟六腑密切相關,尤以肝腎為要。《靈樞·大惑論》云:「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而為之精。」若肝腎陰虧,精血不能上承目竅,則神膏失養,漸生翳障;或肝鬱化火、風熱乘襲,灼傷目絡,亦可致濁邪凝結,發為此症。此外,脾虛濕泛、氣滯血瘀等,皆可為發病之因。
證候特徵
臨床可見瞳神內側或周邊出現白色或灰白翳膜,形如新月,邊界清晰或模糊。患者或覺視物昏矇,如隔薄紗,甚者視力驟降。翳障若久不消,可能逐漸蔓延,遮蔽瞳神,影響光明。其病程長短不一,與體質虛實及外邪輕重相關。
治療原則
傳統治法以內服湯藥為主,配合針灸、外治等法。肝腎陰虛者,常用杞菊地黃丸、明目地黃丸等滋補肝腎;肝火上炎者,宜選石決明散加減以清肝瀉火;痰濕阻絡者,可投溫膽湯合祛痰藥化裁。外治法則注重活血退翳,古方如撥雲散等,可佐以局部點眼。
與其他翳障之鑒別
圓翳內障涵蓋多種形態之翳障,半月障屬其特殊表現。與「棗花翳」(翳如棗花紋)、「冰瑕翳」(翳薄如冰)等相比,半月障以形似彎月為標誌,病位多偏於瞳神一側,須結合整體辨證區分。
此症記載反映古代醫家對眼疾分類之精細,其論治思路至今仍為中醫眼科重要參考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