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董炳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董炳(生卒年不詳),字文化,號懷鶴,明代醫家,泗州(今江蘇宿遷東南)人。其父董相,號玉鶴,亦為醫者,董炳承襲家學,深得中醫精髓,尤擅臨證驗方之整理與應用。
隆慶元年(1567年),淮河流域水患肆虐,董炳避居樓屋期間,鑑於災後疫病易發,遂將平日臨床所積累之效驗方劑加以系統編纂,成書《避水集驗方》。此書針對當時常見病證,如濕邪致病、脾胃失調、外感熱病等,收錄諸多簡便實用之方,反映其重視「因時制宜」的治療思想。然該書後世散佚,未能流傳,僅見於部分醫史文獻記載。
董炳之學術淵源,可追溯至金元醫家李東垣的「脾胃論」思想。其處方用藥多注重調理中焦,善用健脾化濕、升清降濁之法,以應對江淮地區濕熱交蒸之地理氣候特點。此外,他亦受明代溫補學派影響,強調扶正祛邪,於虛損病證中兼顧氣血陰陽之平衡。
雖其著作不存,但從《避水集驗方》之名可推測,董炳重視「驗方」的實證精神,契合中醫「辨證論治」核心。其生平事蹟,不僅體現醫者於災變中濟世之志,亦為明代民間醫學傳承與地域醫學發展之縮影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