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半身麻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半身麻木是指只出現在半側肢體的麻木症狀。在古代醫籍中,半身麻木和四肢麻木都被歸入"痹"、"中風"等病證範疇,直到金代以後纔有了麻木症的名稱。本文專門探討半身麻木,而四肢麻木會在另一個部分進行討論。

常見病證:

  1. 中氣虛弱半身麻木:半身麻木,伴隨著肢體無力和軟弱,還有心悸、呼吸短促、怕風、自汗、脈搏虛弱、舌淡、舌苔薄白等症狀。

  2. 營血虧損半身麻木:半身麻木,伴隨著頭暈、目眩、心悸、失眠、脈細弱、舌淡嫩、舌苔薄微乾等症狀。

  3. 風寒侵襲半身麻木:半身麻木,伴隨著頭痛、全身疼痛,怕風寒,沒有出汗,脈搏浮緊,舌苔薄白潤。

  4. 肝風內動半身麻木:半身麻木,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震顫,還有頭暈、頭痛、煩躁易怒、失眠多夢,脈象弦有力,舌質暗紅,舌苔少或薄黃乾燥。

  5. 濕痰阻塞半身麻木:半身麻木,伴隨著沉重感,還有頭暈昏沉、噁心、心悶不舒,脈象弦滑,舌淡黯,舌苔濕滑或白膩。

鑑別分析:

  1. 中氣虛弱半身麻木和營血虧損半身麻木:兩者都屬於虛證,病情發展緩慢。但病因和病機不同。中氣虛弱半身麻木多是由於過度勞累、飲食不節制,或過度使用藥物導致中氣受損,元氣不足,出現麻木症狀。營血虧損半身麻木多是由於失血過多,或長期負擔過度、多次分娩導致營血和陰精損耗,或在發熱病後期陰液被灼傷,或者長期服用辛溫助熱的藥物導致陰血耗損,筋脈失榮而出現麻木。中氣虛弱半身麻木歸因於脾氣虛弱,就像薛立齋所說的"臂麻體軟脾無用也";而營血虧損半身麻木則歸因於肝腎不足。根據古人的經驗和臨床觀察,中氣虛弱半身麻木多發生在右側肢體,伴隨微弱的怕風、時有汗出、心悸等症狀;營血虧損半身麻木多發生在左側肢體,伴隨頭暈、目眩、失眠、心悸等症狀。兩者脈搏都呈弱象,但中氣虛弱脈搏偏緩,營血虧損脈搏偏數。治療方法上,中氣虛弱半身麻木應該補氣柔筋,適合使用黃耆湯;營血虧損半身麻木應該養血柔筋,適合使用滑氏補肝散。

  2. 風寒侵襲半身麻木和肝風內動半身麻木:兩者都屬於實證,病情發展較快。但風寒侵襲半身麻木是由於風寒入侵皮毛,再通過皮毛進入絡脈,絡脈被閉塞所致。肝風內動半身麻木是由於肝陽過盛,陽氣亢旺產生風,風侵犯經絡,絡脈失榮而發病。從病因來看,風寒侵襲半身麻木有感受風寒史,肝風內動半身麻木多與情緒波動有關。兩者的鑑別要點是:風寒侵襲半身麻木伴隨著全身疼痛和怕風等表證;肝風內動半身麻木伴隨著不同程度的震顫,還有頭暈、頭痛、脈搏弦等肝旺症狀。前者應該溫解表症、舒筋活絡,適合使用黃耆桂枝五物湯加蜈蚣和殭蠶;後者應該平肝息風、舒筋活絡,適合使用天麻鉤藤飲。

  3. 濕痰阻塞半身麻木:由於脾臟不能消化津液,津液積聚成濕氣,濕氣凝聚成痰,痰堵塞經絡,導致半身麻木。鑑別要點包括:1.身體較胖;2.麻木伴隨著肢體沉重感;3.脈搏滑弦,舌苔白滑或潤膩;婦女可能伴有白帶增多。這種情況中,濕痰是主要特徵,脾虛是根本原因,因此治療應該強健脾臟益氣,同時引導痰濕通絡,可以使用半夏白朮天麻湯等方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