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板子傷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板子傷
病名
板子傷,乃古時刑具或體罰工具所造成之創傷。板子多為木製或竹製,形制寬大而長,主要施於臀部軟組織,以行刑訊或體罰。舊時教育中,師長亦以窄短之板責打學子手掌或臀部,其力道輕重不一,重者可致嚴重損傷。如《傷科匯纂》卷十所載:「板子傷,竹片笞杖之刑,所傷臀部也。」
證候
板子傷之證候,依損傷輕重而異:
- 輕者:局部腫脹,疼痛伴有刺癢感,皮膚泛紅或瘀紫,氣血凝滯而未破皮。
- 重者:皮開肉綻,血肉模糊,腫痛劇烈,或見深層瘀血凝聚,甚則化熱成毒,伴隨全身寒熱交作、煩躁不安等症。若瘀久不散,可致氣滯血瘀,經絡阻滯,影響氣血運行。
病機與治法
中醫認為,板子傷屬外力所致「傷筋損絡」之證,其病機主要為「氣滯血瘀」,重者或兼「熱毒蘊結」。治法當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,視證候輕重配伍清熱解毒或行氣通絡之品。
-
氣滯血瘀
- 表現:腫痛拒按,瘀斑青紫,活動受限。
- 治法:活血行氣,散瘀止痛。
- 方藥:可選《醫林改錯》之「血府逐瘀湯」加減,或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「復元活血湯」。外治宜以化瘀膏藥敷貼,如「七釐散」調敷。
-
熱毒蘊結
- 表現:傷處紅腫灼熱,膿液滲出,或伴發熱口渴。
- 治法:清熱解毒,涼血化瘀。
- 方藥:內服「五味消毒飲」合「桃紅四物湯」,外以「金黃散」或「黃連膏」塗敷,以防腐生肌。
古籍參考
《傷科匯纂》指出此症需辨明輕重,而《醫宗金鑒・正骨心法要旨》亦強調,凡杖傷須分「皮肉破損」與「瘀血內結」,治法迥異。若瘀血深伏,可配合針刺放血或艾灸溫通,以助消散。
此證雖屬外傷,然中醫重視整體調攝,故用藥時常佐以調和營衞、舒筋活絡之品,如當歸、赤芍、乳香、沒藥等,以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