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冬應中權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冬應中權
「冬應中權」為中醫脈學術語,出自《素問·脈要精微論》,用以描述冬季應時的脈象特徵。中醫認為,人體脈象隨四時陰陽變化而相應調整,此即「天人相應」之體現。冬季氣候嚴寒,自然界陽氣潛藏,陰氣盛極,人體亦順應此生理變化,陽氣內斂,氣血趨向於裏,故脈象呈現沈伏之態,如秤錘下垂,沉穩內斂,是為「中權」之象。
從中醫理論而言,冬季屬腎所主,腎為封藏之本,主蟄藏精氣。《內經》云:「冬脈如營……其氣來沈以搏,故曰營。」此處「營」即形容脈象沉實有力,如營壘之固密。冬脈若符合「中權」之象,則反映人體陽氣固密,與自然節律相協調,為健康之徵兆。反之,若冬季脈象浮大散亂,則可能提示陽氣不藏或正氣外越,屬病態表現。
此外,「冬應中權」亦體現中醫「四時平脈」的診斷原則。四時平脈中,春弦、夏鉤(洪)、秋毛(浮)、冬石(沉),冬季之「石脈」即與「中權」相通,強調脈象沉而柔滑,如石沉水底,重按乃得。此脈象不僅反映季節特性,亦與腎臟功能密切相關,因腎主水,其性潤下,與冬季閉藏之氣相應。
在臨床辨證時,醫者需結合四時脈象變化,判斷脈症是否相符。若患者冬季見沈脈,且兼有畏寒、肢冷等陽虛之症,則需進一步辨析其為生理性適應,或病理性陰寒內盛。此即《內經》「脈從四時,謂之可治」之深意,強調脈象與時令相合為順,反之則逆。
總之,「冬應中權」不僅是中醫脈診的重要理論,亦蘊含「因時制宜」的整體觀思想,透過脈象與自然的呼應,揭示人體陰陽氣血隨天地運轉而變化的規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