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搬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搬法

搬法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屬扳動類手法的範疇,主要透過對患者肢體或關節施加有控制的扳動力,以達到調整關節結構、舒筋活絡的效果。此手法常用於治療脊柱及四肢關節功能障礙,如頸椎病、腰椎間盤突出、肩周炎等病症。

技術特點

搬法的操作強調「穩、準、巧」,施術者需依據患者病情及體質,掌握適當的角度、力度與節奏。常見形式包括:

  1. 頸椎搬法:以旋轉或側扳為主,調整寰樞關節或頸椎小關節錯位。
  2. 腰椎搬法:分為斜扳法、旋轉復位法,用於鬆解腰椎間關節黏連。
  3. 四肢關節搬法:如肩關節外展扳法、膝關節伸屈扳法,可改善關節活動受限。

作用機理

搬法透過力學牽拉與扭轉,能直接作用於深層筋結與錯位關節,其功效包括:

  • 理筋整復:鬆解軟組織粘連,糾正關節微小錯縫。
  • 通絡止痛: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緩解肌痙攣與神經壓迫。
  • 滑利關節:增加關節腔隙,恢復正常活動度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搬法契合「筋出槽、骨錯縫」的傷科理論,認為關節功能障礙多因筋骨位置異常導致氣血瘀滯。藉由外力導引,可使「骨正筋柔」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導氣令和,引體令柔」的治療原則。

在臨床應用時,搬法常與其他推拿手法(如㨰法、揉法)配合,以增強療效。其使用需嚴格遵循解剖定位與病理特點,方能使手法精準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