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斑脂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斑脂翳

斑脂翳為中醫眼科病名,屬外障眼病之一,指因「蟹睛」痊癒後,於黑睛(風輪)邊緣遺留之疤痕翳障。此證因肝膽火熾或陰虛火炎,上攻目絡,致黑睛破損,黃仁(虹膜)凸出成「蟹睛」,後期癒合結痂而形成斑脂翳。

【特徵】
斑脂翳之色澤多變,或白中夾雜青黑、焦黃,或微見淡紅。若翳上布細赤脈纏繞,提示體內仍有潛伏之邪熱,易反覆發作。其形多呈粉青色,結聚於風輪側畔,嚴重者可遮蔽瞳神(瞳孔),導致視力減退。

【病機與辨證】

  1. 肝膽鬱火:情志不暢或外感風熱,引動肝火,灼傷黑睛,潰破後形成蟹睛,結痂為斑脂翳。
  2. 陰虛火旺:久病傷陰或勞瞻竭視,虛火上炎,黃仁外凸,癒後遺留翳膜。
  3. 氣血瘀滯:病後氣血失和,翳膜久留,赤脈貫布,屬本虛標實之候。

【古籍佐證】
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指出,斑脂翳「有絲絆者,則有病發之患」,強調翳膜若伴血絲纏繞,需防病情反覆。其位置若掩蓋瞳神,可直接損及目力。

【相關病證】
此病與「蟹睛」(虹膜脫出)密切相關,亦與「冰瑕翳」、「雲翳」等同屬黑睛宿翳範疇,然斑脂翳特指蟹睛癒後之瘢痕,質地較厚且色澤駁雜。

【治療方向】
中醫治法以清肝瀉火、滋陰退翳為主,輔以活血化瘀。若翳老定,則側重養陰通絡,緩消翳障。(註:實際治療需依個體證型辨治。)

【補充】
斑脂翳之預後與發病深淺相關,輕者僅留薄翳,重者障蔽神光,然中醫強調「治未病」,蟹睛初發時即需及時調治,以避免遺留翳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