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頒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頒白之中醫釋義

「頒白」一詞首見於《黃帝內經》,為中醫描述毛髮花白之專有術語。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載:「六八陽氣衰竭於上,面焦,髮鬢頒白」,揭示其與人體陽氣盛衰及年齡增長之密切關聯。此現象不僅是外表特徵,更深層反映臟腑氣血之生理變化。

經絡氣血與頒白之關係
中醫理論認為,髮為血之餘,其榮潤與否直接受肝血與腎精影響。足少陰腎經與足厥陰肝經皆上行頭面,腎藏精、肝藏血,精血互化以滋養毛髮。《諸病源候論》指出:「若血氣衰弱,經脈虛竭,不能榮潤,故須髮毛落」,說明精血不足則毛髮失養,漸現頒白。

五臟虛損與頒白進程
《靈樞·天年》提出:「四十歲,五臟六腑十二經脈,皆大盛以平定,腠理始疏,榮華頹落,髮鬢斑白」,強調五臟功能隨年齡漸衰對頒白之影響。其中:

  1. 腎氣虛:主導生長衰老,《醫學入門》言「腎精足則髮黑而光潤」,反之則早白。
  2. 肝血耗:情志勞倦傷肝,血不榮髮,《張氏醫通》稱「憂思過度,肝血內耗,多致頒白」。
  3. 脾胃弱:氣血生化不足,《脾胃論》云「胃氣一虛,耳目口鼻俱為之病」,包含毛髮失養。

病理因素辨析
除自然衰老外,頒白早現多屬病理性,常見以下證型:

  • 血熱偏盛:青少年白髮或與陽熱亢盛、煎熬陰血有關,可見頭皮燥熱、舌紅脈數。
  • 氣滯血瘀:《醫林改錯》提出「血瘀於裡,髮不生長」,瘀阻絡脈可致局部毛囊失養。
  • 痰濕阻絡:肥胖者痰濕上泛,頭皮油脂過多,亦可能影響毛髮色素沉積。

古今醫家論述補充
清代《雜病源流犀燭》進一步闡釋:「白髮者,血不足也……又有心火太盛,爍其肺金,而髮亦白」,補充七情過極對臟腑相剋之影響。明代《壽世保元》則提出「膽虛則精不榮髮」,將膽腑功能納入考量,擴展少陽經與毛髮之關聯。

此類論述皆顯示,頒白現象實為內外環境與臟腑功能整體失衡之外候,中醫辨證時需綜合四診,探究根本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