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敗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敗血,中醫名詞,出自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。敗壞之血。參惡血條。

敗血是指血液的質量下降,失去了正常的營養和保護作用,導致人體出現一系列病理變化。敗血的病因有很多,包括外傷、感染、腫瘤等。外傷導致的敗血,多見於開放性傷口,由於傷口受到細菌感染,導致血液中出現大量的細菌,引起敗血症。感染導致的敗血,多見於各種感染性疾病,如肺炎、肺膿腫、敗血症等。腫瘤導致的敗血,多見於惡性腫瘤,如肺癌、肝癌、胃癌等。

敗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、寒戰、出汗、頭痛、乏力、食欲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腹痛、腹瀉、便血、尿血、黃疸、肝脾腫大、貧血等。

敗血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涼血止血為主。常用中藥有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赤芍、丹皮、生地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等。

敗血的預防,主要是預防外傷、感染和腫瘤。外傷要注意傷口的清潔,避免感染。感染要積極治療,防止病情加重。腫瘤要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防止腫瘤轉移。

敗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敗血的症狀,要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

以下是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要訣》中關於敗血的論述:

敗血者,血之敗壞也。其因有二:一則外傷,血出不止,久而成敗;二則內傷,氣血不和,血液凝滯,久而成敗。其證有四:一則發熱,二則寒戰,三則出汗,四則頭痛。治宜清熱解毒,涼血止血。方用黃連解毒湯加減。若因外傷所致,宜加金銀花、連翹、板藍根等;若因內傷所致,宜加當歸、川芎、白芍等。

敗血是一種嚴重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出現敗血的症狀,要立即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