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百晬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百晬嗽,又名百日嗽、百晬咳、百晬內嗽、乳嗽、奶嗽、胎嗽。指嬰兒出生百日內,患咳嗽、氣急、痰涎壅盛等症。包括一般感冒以及新生兒肺炎等病。多由外感風寒、濕熱之邪,鬱於肺衛,聚液成痰,痰熱阻肺,肺失肅降,氣機逆亂所致。輕者,治宜清熱宣肺豁痰,用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銀花、連翹;重者氣憋唇紺,治宜解毒平喘化痰,用射干麻黃湯加減。必要時可用中西醫兩法結合治療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曰:“小兒百日內,多有嗽,名百日嗽。其嗽有痰,痰多則喘,喘則氣急,氣急則唇青,唇青則死。”

《幼科發蒙》曰:“百日內小兒,多有嗽,名百日嗽。其嗽有痰,痰多則喘,喘則氣急,氣急則唇青,唇青則死。蓋小兒肺氣未充,而外感風寒,濕熱之邪,鬱於肺衛,聚液成痰,痰熱阻肺,肺失肅降,氣機逆亂,故有是證。治宜清熱宣肺豁痰,用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銀花、連翹。若重者氣憋唇紺,治宜解毒平喘化痰,用射干麻黃加減。必要時可用中西醫兩法結合治療。”

百晬嗽是嬰兒時期常見的呼吸道疾病,多由外感風寒、濕熱之邪,鬱於肺衛,聚液成痰,痰熱阻肺,肺失肅降,氣機逆亂所致。臨床表現為咳嗽、氣急、痰涎壅盛等症。輕者,治宜清熱宣肺豁痰,用麻杏石甘湯合瀉白散加銀花、連翹;重者氣憋唇紺,治宜解毒平喘化痰,用射干麻黃湯加減。必要時可用中西醫兩法結合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