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百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百節
概念釋義
「百節」一詞在中醫學中具有雙重含義:
- 解剖概念:指人體全身關節的總稱
- 藥物別名:為中藥馬陸之異名
解剖概念之「百節」
經文溯源
《素問·診要經終論》載:「少陽終者,耳聾,百節皆縱。」此處「百節」即指全身關節系統。古代醫家以「百」喻其眾多,非確指百數,實為強調關節系統之整體性。
中醫理論闡釋
在中醫藏象理論中,百節與各經絡系統密切相關:
- 肝主筋:肝血充足則筋脈柔韌,關節活動靈活
- 腎主骨:腎精充盈則骨骼強健,關節穩固
- 脾主肌肉:脾氣健運則肌肉豐滿,關節得護
臨床意義
百節狀態可反映臟腑功能:
- 百節痠痛:常見於風寒濕邪侵襲,或氣血不足
- 百節弛縱:多見於少陽經氣衰微,或肝腎虧虛
- 百節僵硬:或為痰瘀阻絡,或為陽氣不布
藥物別名之「百節」
基原考證
「百節」作為中藥名,為節肢動物門多足綱馬陸科動物之乾燥全蟲,又名:
- 馬陸
- 千足蟲
- 百腳
性味歸經
- 性味:辛、溫,有毒
- 歸經:主入肝、脾二經
傳統功效
古代醫籍記載其具有:
- 破積解毒:用於癥瘕積聚
- 截瘧:治療瘧疾發作
- 攻毒散結:外用治惡瘡、癬疾
炮製方法
為減其毒性,傳統多用:
- 米炒:以糯米同炒至焦黃
- 醋炙:用米醋拌炒
- 酒制:以黃酒悶潤後炒乾
用法禁忌
因其毒性峻烈,內服宜慎,現代臨床已少用。外用時多研末調敷或浸酒塗擦。
概念延伸
百節與經絡
十二正經中,手足三陽經多循行於關節突出處,故《靈樞》言:「節之交,三百六十五會。」此「節」即指經氣輸注之腧穴所在。
百節與氣血
《黃帝內經》強調:「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。」提示關節功能依賴氣血的濡養與溫煦,氣滯血瘀則百節不利。
百節與五行
中醫將關節活動歸屬「木」之行,與肝相應。肝氣條達則百節靈活,肝氣鬱結則關節拘急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