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百蟲入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百蟲入耳

百蟲入耳為中醫病名,首載於《肘後備急方》卷六,指各類昆蟲誤入耳道所致之疾。《外科正宗》卷四進一步闡述:「百蟲入耳,乃偶然誤入之。」臨床常見者如蠅、蚊、蟻等小蟲鑽入耳竅,可致耳內奇癢、劇痛,甚或躁擾不安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此症多因起居不慎,蟲類趁隙侵入耳道。耳竅為清空之官,蟲體躁動,擾亂清竅,故見耳內異響、痛癢交作。蟲體若久滯耳中,可能化熱生風,引動肝膽火熱上攻,加重耳竅气血壅滯。

治法

  1. 誘蟲外出
    《外科正宗》載:「如蠅、蚊細蟲入耳,以麻油數點滴入竅中。」麻油性潤滑,可窒塞蟲體呼吸,使其困斃,復以器械輕取。古法亦有用蔥汁、薑汁滴耳,藉其辛竄之性迫蟲退出。
  2. 藥物施用

    • 芳香開竅:如薄荷油、樟腦油等,以其氣味驅蟲外出。
    • 清熱解毒:若耳竅紅腫熱痛,可外敷黃連水或金銀花露,以清解熱毒。
  3. 針灸療法
    可刺聽宮耳門等穴,疏通耳部經氣,緩解脹痛。若兼肝膽火旺,加針太衝俠溪以瀉火。

古籍參考

  • 《醫宗金鑒》提及蟲入耳可「以燈照引」,利用蟲類趨光性誘其自行爬出。
  • 《本草綱目》記載,百部、雄黃等藥研末吹耳,可殺蟲止癢。

此症雖非重症,然處理不當恐損耳膜,古籍強調「手法宜輕,不可亂掏」,以免深傷耳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