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百蟲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百蟲窠
別名:血郄
定位與歸經
百蟲窠為經外奇穴,首載於《針灸大成》,位於大腿內側,血海穴直上一寸處。另有一說法,見於《針灸大全》,係指百蟲窠為血海穴之別名,然臨床多用前者之定位。
主治功能
本穴以清熱祛濕、疏風止癢為主要功效,主調各類皮膚疾患,如:
- 風疹:風邪鬱於肌表,發為疹塊,瘙癢難耐。
- 濕疹:濕熱蘊結肌膚,致皮膚紅腫、滲液。
- 皮膚瘙癢症:風濕熱邪客於腠理,氣血不和而癢。
操作方法
- 針刺:直刺1至1.5寸,施平補平瀉法,得氣為度。
- 艾灸:
- 艾炷灸3至7壯。
- 艾條懸灸5至15分鐘,以局部溫熱為宜。
穴義與配伍
百蟲窠之名,喻其功效若「驅百蟲」般能除風濕熱毒。臨床常配伍以下穴位以增效:
- 曲池穴:同屬陽明,清熱利濕。
- 三陰交:調和肝脾,助祛濕邪。
討論
此穴與血海穴關係密切,二者皆能調血治風,然血海偏於理血,百蟲窠長於祛風止癢。後世醫家認為,濕熱鬱滯經絡時,刺灸本穴可疏通局部氣血,使邪外達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