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百蟲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百蟲穴
百蟲穴為中醫推拿學中之特定穴位,屬下肢部要穴,主要應用於小兒驚風、抽搐等症之緩解。其定位於大腿前外側,具體位置依《幼科推拿秘書》所載:「在大腿之上外邊」,即近股四頭肌外側緣處,相當於現代解剖學之股外側肌群分布區域。
經絡與作用機制
從經絡理論言,百蟲穴雖未直接隸屬十二正經或奇經八脈,然其區域鄰近足陽明胃經與足少陽膽經循行路線。中醫認為「經外奇穴」亦可通過局部刺激調暢經氣,達到舒筋止痙之效。此穴位於肌肉豐厚處,按之能調和氣血、緩解筋脈拘急,尤其對小兒肝風內動所致之肢體搐搦具顯著鎮靜作用。
臨床應用技法
- 推拿手法:以拇指指腹或食、中二指併攏,施以輕柔環形揉按(稱「揉百蟲」),或配合提拿法(稱「拿百蟲」)。手法需遵循「輕、緩、勻」原則,以局部微熱為度,避免重壓。
- 配伍運用:常與「掐人中」「清肝經」等手法併用,協同平息肝風;若兼脾胃不調,可加「摩腹」「按揉足三里」以培土抑木。
理論淵源
「百蟲」之名,源自中醫對驚風證之傳統認識。古人將小兒肢體抽動喻為「蟲行騷擾」,故取穴名「百蟲」,寓「鎮百蟲之竄動」之意。此穴於明清時期幼科專著中多見記載,反映其於小兒推拿體系之特殊地位。
現代詮釋
從神經生理學角度觀之,刺激百蟲穴或可調節大腿外側之股外側皮神經反應,間接影響脊髓節段反射,緩解肌肉痙攣。然其機轉仍須結合中醫「經筋—氣血」理論理解,強調局部刺激對整體氣機之調控作用。
註:本文所述內容基於傳統中醫文獻與理論體系,旨在闡述穴位之歷史應用與學術觀點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