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定光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定光廓
定光廓為中醫眼科「八廓」理論之一,乃古人依臟腑功能與眼部結構相應關係所劃分。八廓將眼部分為八個區域,分別對應不同臟腑經絡,用以闡釋眼疾與全身氣血陰陽之關聯。定光廓位於「巽位」(眼之鼻側上方),屬足厥陰肝經所主,其生理功能與肝血調攝、腎精涵養密切相關。
臟腑經絡聯繫
《目經大成》卷一載:「巽為金井,經引髓海,絡連肝膈……主血脈舒收,舒則敷榮,斂生內照,曰定光廓。」意指定光廓通過經絡上連髓海(腦),下繫肝膈,主司眼周血脈之舒張與收斂。肝藏血,主疏泄,其氣機調暢則目得血養而視物清明;腎藏精,肝腎同源,腎精充足則肝血化生有源,目睛得以內蘊神光,外辨形色,故稱「定光」。
生理功能與病理意義
- 肝血濡目:肝血充盈,則定光廓所轄之眼區血脈和利,視物精微。若肝血虛耗,可致該廓區域乾澀昏花,或見血絡隱現。
- 腎精上承:腎精藉由經絡上注於目,與肝血協同滋養定光廓。腎陰不足時,肝陽易亢,可引發目眩、視物如隔紗等症。
- 氣機調節:肝主疏泄,影響眼內氣血運行。情志鬱結致肝失條達者,定光廓或現血絡瘀滯,伴見脹痛。
臨床觀察要點
中醫診察定光廓異常時,常觀其血絡形態、色澤變化。如:
- 血絡淡白稀疏:多屬肝血不足。
- 赤脈密布:或為肝火上炎。
- 絡脈迂曲:提示氣滯血瘀。
此廓理論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,將局部眼症與肝腎機能聯繫,為辨治眼疾提供依據。然八廓學說須結合五輪、六經等理論互參,方能全面辨析病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