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障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白障
白障為中醫眼科病證名,屬宿翳之一,首見於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二十八,指黑睛(角膜)病癒後遺留之白色厚翳,其色白而質密,遮蔽瞳神,影響視物。《審視瑤函》卷三載:「凝脂翳症若延及黑睛,雖癒後,珠上必留白障,狀若魚鱗圓翳,終身難消;若翳結瞳神中央,則視物昏蒙。」此症相當於西醫所稱之「角膜白斑」,多因外傷、熱毒、風熱或濕熱上攻目絡,致黑睛潰陷後結痂成翳。
病因病機
白障之成,多因:
- 風熱毒邪:外感風熱或疫毒,侵襲目絡,灼傷黑睛,潰後成翳。
- 濕熱內蘊:脾胃濕熱上蒸,或肝膽濕熱循經犯目,濁邪凝滯角膜。
- 陰虛火旺:久病虧耗肝腎之陰,虛火上炎,灼絡成翳。
- 外傷損絡:異物傷睛或手術不當,氣血瘀滯,結為白障。
證候特徵
- 翳色:白而厚膩,邊界清晰,或如冰瑕、魚鱗,或呈圓點狀。
- 病位:可偏居黑睛一隅,或遮蔽瞳神正中,影響視力深淺不一。
- 兼症:或見睛紅畏光、澀痛不適,若無紅赤疼痛,則屬宿翳靜止期。
治法方藥
中醫治白障,需審新久虛實。新病者多實,以清熱解毒、退翳明目為主;久病者多虛,需兼補益肝腎或養陰潤燥。
- 清熱退翳:若餘熱未清,用《審視瑤函》四順清涼飲子(當歸、龍膽草、黃芩、桑白皮等)加減,佐木賊草、穀精草以明目退翳。
- 活血消翳:血瘀阻絡者,選用歸芍紅花散(當歸、赤芍、紅花、大黃)化瘀散結。
- 滋陰退翳:肝腎陰虛者,方用滋陰退翳湯(生地、玄參、知母、蒺藜等)養陰潤目。
- 外治法:配合琥珀煎(《醫宗金鑒》)點眼,或砭鐮法輕刺翳邊以通絡散滯。
相關名詞辨析
- 宿翳:泛指黑睛疾患痊癒後遺留之瘢痕翳障,按形態、色澤分冰瑕翳、雲翳、厚翳等,白障屬其中色白深厚者。
白障之治,貴在早期介入,若翳定形固結,則藥力難消,然中醫辨證調治,或可減輕其對視力之妨礙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