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陷魚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陷魚鱗

白陷魚鱗為中醫眼科病名,指黑睛(即角膜)表面出現形如魚鱗或棗花之白翳,其特徵為翳障中伴有凹陷,時發時聚,並伴隨疼痛、流淚等症狀。此病多因肝肺二經積熱,熱毒壅滯上攻於目,導致黑睛受損而生白翳,翳障層疊如魚鱗鋪砌,嚴重者可影響視物。

病因病機

《銀海精微》指出,此病主要由肝肺兩經鬱熱所致。肝開竅於目,肝經熱盛則上炎於目;肺主氣,若肺熱壅滯,亦可循經上擾目竅。熱毒久鬱,灼傷黑睛,致使角膜潰陷,形成魚鱗狀白翳。此外,外感風熱邪毒,或內傷情志、飲食不節,亦可誘發或加重病情。

臨床表現

白陷魚鱗之翳障多呈現以下特點:

  1. 翳形特殊:白翳如魚鱗排列,或如棗花,邊緣清晰,中央凹陷。
  2. 發作特徵:時發時止,或散或聚,反復發作。
  3. 伴隨症狀:眼睛疼痛、畏光流淚,甚者視物模糊。

治療方法

傳統中醫治療白陷魚鱗,以外治法結合內服藥為主,旨在清瀉肝肺熱毒、退翳明目:

  1. 外治方藥
    • 摩頂膏:塗抹於額頭,透過經絡滲透以清熱明目。
    • 吹點法:使用陰二陽四丹(由清熱解毒類藥物製成之丹劑)吹入眼內,或以青鹽黃泥固濟煅研成末,以鴨毛蘸藥點於翳上,每日一次,助其消散。
  2. 內服方劑
    • 可選用清肝瀉肺之方,如瀉肺湯龍膽瀉肝湯加減,以清解肝肺鬱熱。若兼見陰虛火旺,可配合滋陰降火湯調理。

相關鑑別

白陷魚鱗與花翳白陷相似,均屬黑睛生翳,然花翳白陷多呈花瓣狀,且病勢較急;白陷魚鱗則以翳障形如魚鱗、病程纏綿為特點,治療上需審證求因,區別施治。

此病記載體現中醫對眼疾的細緻觀察與辨證論治,其外治之法尤重局部用藥與經絡調理相結合,反映傳統醫學的特色療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