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澀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澀症(Dry eye syndrome),又稱白眼,是一種眼科疾病。主要症狀為眼部乾澀、疼痛,並伴有視力模糊。該病通常在秋季發作,其發病原因主要與肺陰不足、肝腎陰虛、濕熱蘊結等因素有關。

  • 肺陰不足是白澀症的主要發病原因之一。肺主一身之氣,若肺陰不足則肺氣虛弱,無法上通眼睛,導致眼部乾澀、疼痛。

  • 肝腎陰虛也是白澀症常見的病因。若肝腎陰虛,則肝腎精氣不足,無法滋養眼睛,也會引起眼部乾澀、疼痛。

  • 濕熱蘊結也是白澀症發生的原因之一。當體內有濕熱蘊結時,若蘊結在肺,則肺氣不暢,引起眼部乾澀、疼痛。若蘊結在肝,則肝氣鬱結,同樣會導致眼部乾澀、疼痛。

治療白澀症時,應根據發病原因進行辨證施治:

  • 肺陰不足者,宜養陰清熱,可選用養陰清肺湯或十珍湯加減治療。

  • 肝腎陰虛者,宜滋陰補腎,可選用六味地黃丸或知柏地黃丸加減治療。

  • 濕熱蘊結者,宜清熱利濕,可選用桑白皮湯或茵陳蒿湯加減治療。

預防白澀症可注意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,避免熬夜,注意勞逸結合。

  2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  3. 飲食宜清淡,多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,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。

  4.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波動。

  5.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