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色喉風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色喉風

白色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多因寒邪外襲,火熱內蘊,肺經鬱熱所致。其病機關鍵在於「寒包火」,即外寒束表,內熱不得宣散,蘊結於咽喉。臨床表現主要為喉關及喉核(扁桃體)色白,咽喉不適,或見紅紫潰爛斑點,伴有身熱惡寒、脈象不數等症。《喉科秘旨》卷上記載:「此症因寒包火,伏於肺經。白而不腫,上有紅紫爛斑,脈像不數,身熱怕寒、火欲外發。」

病因病機

  1. 外感寒邪:風寒之邪侵襲肌表,衛陽被遏,邪氣循經上擾咽喉。
  2. 內蘊火熱:肺胃素有積熱,或陰虛火旺,熱毒內伏,遇外寒則鬱而化火,形成寒熱錯雜之證。
  3. 肺經鬱熱:肺主氣司呼吸,開竅於鼻,連通咽喉。肺經鬱熱,氣機不暢,則咽喉腫痛,色白而見紅紫斑點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局部症狀:咽喉黏膜色白,或伴紅紫潰爛,疼痛不劇,但異物感明顯。
  • 全身症狀:身熱惡寒,頭痛無汗,口乾不甚渴,舌苔薄白或微黃,脈浮緊或弦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寒熱並見:外寒內熱,故見身熱惡寒、咽喉色白而潰爛紅紫。
  • 肺經鬱熱:病位在肺,熱邪鬱閉,故脈不數而症狀偏表。

治療方藥

  1. 六味湯加味
    • 基礎方:荊芥、防風、桔梗、甘草、薄荷、殭蠶。
    • 加減
      • 熱重者加黃芩、連翹以清肺熱。
      • 咽喉潰爛甚者加玄參、丹皮涼血解毒。
  2. 麻杏石甘湯
    • 適用於表寒裡熱明顯者,症見咳嗽氣促、咽喉腫痛,方中麻黃宣肺散寒,石膏清泄肺熱,杏仁降氣止咳,甘草調和諸藥。
  3. 體虛者辨證用藥
    • 若患者素體氣虛或陰虛,需酌加益氣養陰之品,如參、麥冬,以防辛散傷正。

其他療法

  • 針刺:可選少商、合谷等穴,以瀉肺經鬱熱。
  • 外治:以冰硼散或錫類散吹喉,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。

白色喉風之辨治,首重分清寒熱,治法當重在疏風散寒、清泄肺熱,使表解熱除,咽喉自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