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刃疔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刃疔,乃中醫外科病名,屬疔瘡之一種,因其初起形如白皰,銳利似刃而得名。《外科正宗》卷二載其又名「肺疔」,蓋因肺經毒火鬱結,外發肌表所致。

【病因病機】 此證多因肺經素有鬱熱,復感風火邪毒,或由七情內傷,氣機壅滯,致使火毒凝聚而成。肺主皮毛,開竅於鼻,故其發病多見於鼻孔及手部陽明經所過之處。其毒勢峻烈,易致腐爛內陷,尤以生於鼻部者,毒邪易循經內攻,變生險證。

【證候特徵】 初起局部突現白色皰疹,其頂堅硬如釘,根部腫脹突起。皰壁薄而光亮,周邊紅暈緊束,按之痛甚。約三五日後,皰破滲流黃白稠膿,或夾血水,癢痛交作。若毒盛者,可伴惡寒發熱、口乾舌燥等全身症狀。若生於鼻內,易見鼻焮腫痛、呼吸急促;甚則熱毒內陷,致腮頰潰爛、咽喉焦乾、咳吐腥臭痰涎。

【病位辨析】 此疔好發於肺經所主之位:

  1. 鼻部:屬肺竅,毒聚則鼻柱腫硬,甚則灼痛連腦
  2. 手大指:手太陰肺經所循,多生於指端或魚際
  3. 面頰:肺經支脈上頰,發則腮頰漫腫

【治法要訣】 治宜清肺瀉火、解毒透疔。內治首重清肺經鬱熱,可用五味消毒飲合瀉白散加減;若毒盛腫甚,佐以黃連解毒湯;膿成未潰者,投透膿散托毒外出。外治初起宜箍毒消腫,可外敷玉露散或金黃散;膿成則切開排膿,務令毒邪得泄。

【類證鑑別】 需與以下疔瘡相辨:

  1. 鼻疔:專發於鼻腔,腫勢速烈,易致疔毒走黃
  2. 蛇頭疔:生於指尖,腫若蛇頭,末節潰腐
  3. 疫疔:觸染疫毒,皰頂凹陷,周泛紫斑

此疔變化迅速,古籍謂「白刃如雪,其毒如鐵」,提示其雖形質白淨,然毒蘊深沉。醫者當察其色、按其根、問其痛,詳辨順逆,防其毒散內攻。相關诊治可參閱《醫宗金鑑‧外科心法》及《瘍醫大全》所載疔瘡諸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