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膿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膿痢(病證)

白膿痢是一種常見的小兒腸道疾病,表現為小兒腸寒,下利似白膿,腹痛,腹脹,食慾不振,面色蒼白,舌淡苔白,脈沉細。此病多由小兒素體陽虛,寒濕入內,蘊阻腸道,氣機失利所致。

《幼科證治準繩》中指出,治療白膿痢宜溫中利氣,使用胃苓湯。胃苓湯組成為豬苓、茯苓、澤瀉、白朮、甘草、乾薑、大棗。胃苓湯具有溫中利氣,化濕止瀉的功效。

胃苓湯是由六君子湯加乾薑、大棗組成的。六君子湯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澤瀉、半夏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化濕的功效。而乾薑、大棗則有溫中散寒和健脾和胃的功效。這方應用六君子湯為基礎,加入乾薑、大棗,以溫中散寒和健脾和胃,使脾胃功能恢復正常,從而止瀉。

現代研究也表明,胃苓湯具有抗菌、消炎、止瀉、保護胃黏膜等作用。臨床上可用於治療小兒腸炎、腹瀉等疾病。

總結起來,白膿痢是一種小兒腸道疾病,臨床上表現為腸寒,下利似白膿,腹痛,腹脹,食慾不振等症狀。治療上宜使用胃苓湯溫中利氣,化濕止瀉。胃苓湯由六君子湯加乾薑和大棗組成,具有溫中散寒、健脾和胃的功效。此方還具有抗菌、消炎、保護胃黏膜等作用,可用於治療小兒腸炎、腹瀉等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