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膿疳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膿疳靛,又稱白膿痢,是一種小兒腸道疾病。其主要症狀為大便帶白色膿液,並伴有腹痛、腹瀉等症狀。白膿疳靛的發病原因較為複雜,主要與飲食不潔、脾胃虛弱等因素有關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健脾益胃為主。

白膿疳靛的發病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:

  1. 飲食不潔:小兒腸道黏膜嬌嫩,抵抗力較弱,飲食不潔容易引起腸道感染,導致白膿疳靛的發生。
  2. 脾胃虛弱:脾胃是消化系統,脾胃虛弱影響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導致白膿疳靛的發生。
  3. 其他因素:如天氣寒冷、受涼等,也可能導致白膿疳靛的發生。

白膿疳靛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大便帶白色膿液:白膿疳靛最主要症狀,膿液中可能含有白色顆粒,或呈現豆腐渣樣。
  2. 腹痛、腹瀉:陣發性腹痛,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,以水樣便為主,可伴有粘液或膿血。
  3. 發熱:多為低熱,但也有高熱的情況。
  4. 其他症狀:食慾不振、消瘦、貧血等。

白膿疳靛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清熱解毒:常用中藥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、白茅根、金銀花等藥物清熱解毒。
  2. 健脾益胃:常用中藥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藥物健脾益胃。
  3. 其他治療方法:例如中西醫結合治療、針灸治療等。

白膿疳靛的預後一般良好,及時治療大多數患者可以治癒,但若治療不及時或方法不當,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孩子有白膿疳靛症狀時,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