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膜侵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白膜侵睛
白膜侵睛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首載於《古今醫統》,其病機多因「肝虛肺盛」,導致白膜(肺屬白,主氣)上犯黑睛(肝屬木,主目),使眼白部分充血赤紅,甚則遮蔽瞳神。此症與肺火亢盛、肝陰不足密切相關,屬內傷雜病範疇,臨床以眼目乾澀、白睛泛赤、黑睛邊緣生翳為主要表現。
病因病機
- 肝陰虧虛:肝開竅於目,肝血不足則目失所養,虛火上炎,易受外邪侵襲。
- 肺火亢盛:肺主氣,司宣發,若肺熱壅盛,火性上炎,可循經上攻目竅,致使白睛赤脈纏繞,並延及黑睛。
- 金燥木枯:肺屬金,肝屬木,金氣過亢則克伐肝木,形成「肺盛肝虛」之病理格局,白膜因而乘虛侵睛。
臨床表現
- 白睛(鞏膜)充血,赤脈密布。
- 黑睛(角膜)邊緣漸生灰白色翳障,逐漸向中央蔓延。
- 伴目澀疼痛、畏光流淚,或視物昏矇。
治療原則
以「清肺瀉火、滋養肝陰、退翳明目」為主,依證候選方加減:
- 主方:知柏地黃湯(《醫宗金鑒》)加減,滋腎陰、瀉相火,佐以清肺明目之品,如桑白皮、菊花。
- 肺火偏盛:可合瀉白散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清瀉肺熱。
- 肝陰不足:酌加枸杞子、女貞子、密蒙花以柔肝明目。
- 翳障明顯:配伍谷精草、木賊草、蟬蛻等退翳要藥。
古籍佐證
《審視瑤函》提及:「白膜侵睛,肺肝同病」,強調需肺肝同治;《銀海精微》亦指出,此症「宜先清肺,後補肝腎」,與現代臨床辨證思路相合。
辨析要點
白膜侵睛需與「火疳」(鞏膜炎)、「聚星障」(病毒性角膜炎)等鑑別:
- 火疳:病位限於白睛,黑睛無涉,多因濕熱或風熱。
- 聚星障:黑睛生翳如星點,少有白睛赤脈牽引,屬外感風熱夾肝火。
此症病勢緩而纏綿,若失治恐致翳膜遮瞳,影響視力,故早期辨明虛實標本,調理肺肝二臟,尤為關鍵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