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膜蔽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白膜蔽睛,中醫病名。俗稱赤覷、赤瞎。清.黃庭鏡《目經大成》卷二:「此症初起,勢甚輕微,次後始赤澀有淚,渾睛生障多,脈與眵,日久諸輪廓皆壞,雖略能行走,瞳子不見影動,且障稍高於睛,狀如小小狗腎,故獨以膜名。」其瞼內常有椒粟顆粒。類今之沙眼角膜血管翳,參見赤膜下垂條。
白膜蔽睛是一種眼科疾病,俗稱赤覷、赤瞎。其發病初期症狀較輕微,主要表現為眼部發紅、有眼屎、流淚等。隨著病情發展,患者會出現視力下降、瞳孔縮小、眼瞼內有椒粟顆粒等症狀。嚴重者甚至會導致失明。
白膜蔽睛的病因尚不清楚,但多認為與遺傳、環境因素、免疫功能低下等有關。該病的治療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使用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、滋陰補腎等中藥進行治療。此外,患者還應注意休息,避免眼部疲勞,並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。
白膜蔽睛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注意個人衛生,避免眼部感染。
- 避免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注意用眼衛生。
- 定期到醫院進行眼部檢查,早發現早治療。
如果您有任何眼部不適,請及時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