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蟒吐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蟒吐舌

白蟒吐舌為中醫推拿手法之一,首見於《中醫正骨經驗概述》,屬上肢導引類手法。其操作要領在於引導患者上肢緩慢前伸,配合特定角度的伸展與牽拉,以鬆解肩部經筋、調暢氣血。此手法形似蟒蛇吐信之勢,動作需柔中帶剛,依患者體質與症狀輕重調整力度,故得名。

中醫理論基礎
白蟒吐舌主要作用於手三陽經(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、手太陽小腸經)及足少陽膽經所過之肩部區域。中醫認為,肩部痺痛多因風寒濕邪侵襲經絡,或勞損導致氣滯血瘀,使局部經氣運行受阻。此手法通過牽引肩關節,疏通經絡之氣,舒緩「不通則痛」之病機,尤其針對「漏肩風」(肩關節周圍炎)及急性扭傷引起的筋絡拘急有效。

臨床應用

  1. 漏肩風:因氣血不足或外邪滯留,肩部活動受限。以白蟒吐舌配合點按肩髃、肩髎等穴,可鬆解粘連,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。
  2. 肩部扭傷:針對急性期過後之瘀血阻絡,以輕柔前伸動作促進局部氣血運行,輔以揉法、㨰法散瘀止痛。
  3. 經筋痙攣:適用於長期勞損或寒凝導致的肩部筋結,通過漸進式牽拉緩解筋肉攣急。

手法要點
操作時需注意患者呼吸節奏,前伸動作宜配合呼氣,使肌肉漸次放鬆。施術者可一手固定患者肩胛骨,另一手引導其前臂緩慢上舉至極限後略作停留,反覆數次,以患者能耐受為度。此手法強調「力透筋而不傷骨」,需避開急性紅腫期,以免加重氣血逆亂。

白蟒吐舌體現中醫「動中求整」的思想,結合導引與正骨原理,兼具治療與康復之功,為肩部疾患有針對性的傳統手法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