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頂心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頂心
頂心為人體頭頂之中央部位,屬中醫解剖名詞,亦稱「巔頂」或「百會穴區」。在中醫理論中,此處為諸陽之會,足厥陰肝經與督脈之交會區域,與臟腑氣血及經絡運行密切相關。
經絡歸屬
頂心位於督脈循行路線上,督脈總督一身之陽氣,故頂心之狀態可反映陽氣盛衰。此外,足厥陰肝經「上出額,與督脈會於巔」,肝經氣血異常時,常可影響頂心,如肝陽上亢所致之頭頂脹痛。
生理與病理關聯
- 氣血上榮:頂心需清陽之氣與精血濡養。若氣血不足,可致頭頂空痛、眩暈;若痰濁或瘀血阻滯,則見頭頂重脹、刺痛。
- 肝經病候: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時,頂心為常見病位,症狀多見頭頂灼痛、煩躁易怒,甚則牽連目系。
- 外感與內傷:風寒濕邪侵襲巔頂,可引發緊痛;而內傷虛損(如腎精虧虛)則易致頭頂綿綿作痛,伴耳鳴腰酸。
治療應用
中醫臨床常透過針灸或藥物調理頂心異常。例如:
- 針灸:取百會、四神聰等穴,升提陽氣或平肝潛陽。
- 方藥:依證型選方,如吳茱萸湯溫肝降逆,治厥陰頭痛;天麻鉤藤飲清肝息風,緩解肝陽上亢之頂心脹痛。
頂心之診察,須結合整體辨證,探究其與經絡、臟腑之互動,方能精準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