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睛飛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睛飛血 (中醫名詞)

白睛飛血,也被稱爲目飛血,是中醫學術語,出自《眼科學講義》。它指的是赤脈散於白睛表面的病情。

白睛是位於角膜和虹膜之間的眼球表面的一層透明膜。白睛飛血指的是眼球表面出現散在的紅色小點、血絲,或眼球出現充血情況。

白睛飛血的病因主要包括肝火上炎、心火上炎以及痰火上擾。肝火上炎會導致肝經的氣血運行不暢,血液會從白睛上溢,從而出現飛血的情況;心火上炎會導致心經的氣血運行不暢,血液會從白睛上溢,從而出現飛血的情況;痰火上擾會導致痰濁阻塞於心肝經脈,血液會從白睛上溢,從而出現飛血的情況。

白睛飛血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眼球充血、眼痛、流淚、畏光和視物模糊等。

治療白睛飛血的方法主要是清肝瀉火、平心降火、化痰散結。常用的方藥有導赤散、龍膽瀉肝湯、黃連解毒湯等。

預防白睛飛血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。
  2. 注意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膩和刺激性食物。
  3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5. 定期進行眼部檢查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
白睛飛血是一種常見的眼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視力下降,甚至失明。因此,如果出現白睛飛血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