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喉正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白喉正將

白喉正將為中醫治療白喉之核心藥組,載於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該書將治喉症藥物分為四類,並以「正將」為最上品,謂其「大中至正,極穩極效」,乃攻邪扶正之要藥。正將藥性平和而效專力宏,依其作用層次再細分為上層鎮藥、次層潤藥、中層消藥、下層導藥四類,層層遞進,共成療效。

分層解析

  1. 上層鎮藥
    主入上焦,功擅清熱解毒、鎮降肺火,專治白喉熱毒熾盛所致的咽喉腫痛、氣逆咳喘。此類藥物多屬寒涼,如石膏、知母,能直折火勢,防熱毒上攻心包。
  2. 次層潤藥
    重在滋陰潤燥,針對熱毒傷津之咽喉乾灼、痰黏難咯。常用如生地、麥冬,甘寒生津,既可佐制鎮藥之峻性,又能濡養肺胃陰液,標本兼顧。
  3. 中層消藥
    主行氣化痰、散結利咽,用於痰熱膠結所致的咽喉窒塞、聲嘶。浙貝母、瓜蔞等屬此類,能疏通氣機,化解痰瘀,助導藥下行。
  4. 下層導藥
    性善下行,通腑泄熱,使邪毒從二便而解。如大黃、玄明粉,既瀉肺胃實火,亦防熱毒內陷,與鎮藥上下呼應,構成攻邪外出的完整藥勢。

中醫理論依據

白喉正將之配伍,深合「肺與大腸相表裏」之經絡理論。上層鎮藥清肅肺金,下層導藥通降腑氣,上下相引,使熱毒得泄。而潤藥、消藥居中調和,既防燥熱傷陰,又助氣血暢行,體現中醫「既病防變」的治療思路。

此分層用藥法,不僅見效於白喉,對後世溫病學派治療喉痧、爛喉丹痧等熱毒喉症,亦具深遠影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