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白腸

白腸,出自《難經.三十五難》。即大腸。

《難經》是一部中醫經典著作,成書於東漢時期。全書共三十六難,內容涉及中醫基礎理論、診斷、治療、養生等方面。《難經》中關於白腸的論述,主要集中在第三十五難。

《難經》第三十五難中說:「白腸者,大腸也。白者,大也。腸者,通也。大腸通大,故名白腸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,白腸就是大腸。白腸之所以叫做白腸,是因為它是大腸,大腸通大,所以叫做白腸。

白腸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,它起著吸收水分、排泄廢物的作用。白腸的通大作用,可以幫助人體更好地消化吸收食物,並且排出體內的廢物。

白腸的通大作用,與其生理結構有著密切的關係。白腸的長度約為1.5米,直徑約為6釐米。白腸的壁很薄,由內層黏膜、中層肌層和外層漿膜組成。白腸的黏膜上有大量的絨毛,絨毛可以增加白腸的吸收面積。白腸的肌層很厚,可以幫助白腸蠕動,將食物推進到直腸。白腸的漿膜上有大量的血管和淋巴管,可以幫助白腸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。

白腸的通大作用,對人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。如果白腸出現問題,會影響到人體的消化吸收功能,甚至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。因此,我們要重視白腸的保養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,以免白腸出現問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