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白纏喉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「白纏喉風」係中醫喉科病證之一,屬「纏喉風」之變證,多由痰火邪毒壅滯咽喉,或過食膏粱厚味、煎炸炙煿之物,致使火毒上炎,纏結咽喉所致。其病機為熱毒熾盛,痰瘀互結,阻滯咽喉經絡,甚則內陷心包,故病情兇險,古稱「命在須臾」。
病因病機
- 痰火內蘊:素體痰濕偏盛,復感風熱邪毒,痰火相搏,上攻咽喉。
- 飲食失節:嗜食辛辣厚味,脾胃積熱,化火生痰,循經上灼咽喉。
- 情志化火:憂思鬱怒,肝氣鬱結化火,火毒上炎,結於喉間。
臨床表現
- 咽喉部症狀:喉核(扁桃體)及周圍赤腫高凸,或現白腐,疼痛劇烈,吞咽困難,甚則湯水難入。
- 全身症狀:面色青紫或蒼白(眼白面紫),項強如角弓反張,呼吸急促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紅絳,苔黃厚膩或焦黑,脈洪數或弦滑。
病證分型與治法
-
痰熱閉喉證
- 特徵:咽喉腫塞,痰鳴氣促,聲音嘶啞。
- 治則:清熱化痰,開閉利咽。
- 方藥:選用《焦氏喉科枕秘》「追風湯」加減,佐以膽南星、竹瀝等滌痰開竅。
-
火毒熾盛證
- 特徵:咽喉腐潰膿血,高熱煩渴,神昏譫語。
- 治則:瀉火解毒,涼血消腫。
- 方藥:黃連解毒湯合犀角地黃湯,外用「麝香調服」以通關開竅。
外治與針法
- 刺絡排膿:若膿已成,以鋒針速刺腫處,排出膿血,減其張力,緩解氣道閉塞。
- 吹藥療法:以冰硼散或珠黃散吹喉,清熱解毒、祛腐生肌。
鑒別診斷
- 與喉痹之別:喉痹多為風熱外襲,咽喉腫痛較輕,無項強面紫之危候。
- 與鎖喉癰之別:鎖喉癰腫勢散漫,多偏於一側,而白纏喉風腫脹更速,閉塞氣道尤甚。
此病危重,古籍強調「勢如角弓反張」者,需急瀉火毒、豁痰開閉,若延誤治療恐致陰陽離絕。歷代醫家如《喉科紫珍集》亦載此證,多用「益氣疏風湯」扶正祛邪,兼顧氣陰耗傷之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