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拔罐法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拔罐法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,是通過各種方法排除罐筒內空氣以形成負壓,使其吸附體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。又稱吸筒療法、拔筒法。古代有以獸角製成的,稱角法。通過吸拔,可引致局部組織充血或鬱血,促使經絡通暢、氣血旺盛,具有活血行氣、止痛消腫、散寒、除濕、散結拔毒、退熱等作用。適用於感冒咳嗽,肺炎,哮喘,頭痛,胸脅痛,風濕痹痛,腰腿痛,扭傷,胃痛,瘡癤腫痛,毒蛇咬傷(排除毒液)等病癥。使用時應注意選用罐口光滑、大小適宜,拔罐時間不宜過長。

常用拔罐方法有閃罐法、投火法、抽氣法、水罐法、留罐法、走罐法、刺絡拔罐法等。

閃罐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快速在皮膚上滑動,使罐吸附後立即脫離,反覆數次,可用於治療急性表證。

投火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點燃酒精棉球後投入罐內,待罐內空氣燃燒後,迅速將罐扣在皮膚上,待罐內冷卻後脫離。此法有較強的刺激性,多用於治療急性病症。

抽氣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用抽氣泵將罐內空氣抽出,待罐內形成負壓後,迅速扣在皮膚上。此法操作簡單,安全可靠,多用於治療慢性病症。

水罐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將罐放入盛有溫水的容器中,待罐內空氣被水蒸氣排出後,迅速扣在皮膚上。此法有較好的溫熱作用,多用於治療寒凝氣滯、經絡不通的病症。

留罐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扣在皮膚上,待罐內形成負壓後,用膠布固定,留置數小時或一晚。此法有較好的拔毒作用,多用於治療癤腫、瘡瘍等病症。

走罐法是將罐口塗上潤滑劑,在皮膚上滑動,使罐在皮膚上移動。此法有較好的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作用,多用於治療腰腿痛、風濕痹痛等病症。

刺絡拔罐法是將毫針刺入穴位,放出少量血液,然後用拔罐法吸拔。此法有較好的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作用,多用於治療急性疼痛、跌打損傷等病症。

拔罐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治療方法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:

1.拔罐前要先將皮膚清潔乾淨,以免感染。

2.拔罐時間不宜過長,一般不超過15分鐘。

3.拔罐後不要立即洗澡,以免受涼。

4.拔罐後如果皮膚出現紅腫、疼痛等症狀,可以用冰塊冷敷,或塗抹一些消炎藥膏。

5.拔罐後如果出現發熱、頭痛、嘔吐等症狀,要及時就醫。

拔罐法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,但也有一些禁忌症,包括:

1.孕婦、體弱多病者不宜拔罐。

2.皮膚有破損、潰瘍、感染者不宜拔罐。

3.有出血性疾病、血液病者不宜拔罐。

4.心臟病、高血壓患者不宜拔罐。

5.有腦血管疾病、腦出血患者不宜拔罐。

6.有腫瘤患者不宜拔罐。

7.有精神病患者不宜拔罐。

8.月經期、產後不宜拔罐。

拔罐法是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方法,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和禁忌症,大家在使用時要注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