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陣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八陣
八陣為中醫方劑分類術語,出自明代醫家張景岳所著《景岳全書》,旨在系統歸納方劑之功能,並以軍事陣法為喻,突顯其臨床運用之策略性。此分類法將方劑依其功效劃分為八類,即「補、和、攻、散、寒、熱、固、因」,並進一步區分為「古方八陣」與「新方八陣」,前者輯錄前代經典方劑,後者則為張景岳自創之方。
八陣分類
1. 補陣
補陣方劑以補益虛損為核心,適用於氣、血、陰、陽不足之證。張景岳強調「形不足者溫之以氣,精不足者補之以味」,故補陣又細分為補氣(如四君子湯)、補血(如四物湯)、補陰(如六味地黃丸)、補陽(如右歸丸)等,體現其「陰陽互根」之學術思想。
2. 和陣
和陣注重調和臟腑、疏通氣機,主治半表半裏或臟腑失和之證。代表方如小柴胡湯,能和解少陽,調暢樞機;逍遙散則疏肝解鬱,調和肝脾。此類方劑體現「和法」在中醫治療中之靈活性。
3. 攻陣
攻陣專用於祛除實邪,如瘀血、痰飲、積滯等。張景岳主張「攻邪務盡」,但亦強調需顧護正氣。例如桃核承氣湯攻下瘀熱,大承氣湯瀉熱通腑,均屬峻猛之劑,需辨證精準後使用。
4. 散陣
散陣主發散表邪,治療外感風寒、風熱等表證。方如麻黃湯發汗解表,適用於風寒表實;銀翹散辛涼透表,針對風熱初起。此類方劑體現「其在皮者,汗而發之」的治療原則。
5. 寒陣
寒陣由清熱瀉火方劑組成,主治裏熱證。根據熱邪所在層次,可分為清氣分熱(白虎湯)、清營涼血(清營湯)、清臟腑熱(龍膽瀉肝湯)等。張景岳尤重辨別虛實,避免苦寒傷陽。
6. 熱陣
熱陣以溫裏散寒為要,適用於陽氣虛衰或陰寒內盛之證。代表方如理中丸溫中散寒,四逆湯回陽救逆。張景岳提出「陽非有餘,陰常不足」,故熱陣之用多兼顧陰液調護。
7. 固陣
固陣方劑功在收斂固澀,治療氣血津液滑脫不禁之證。如牡蠣散固表止汗,金鎖固精丸澀精止遺。此類方劑多配伍補益藥,標本兼顧,反映「散者收之」的治療思路。
8. 因陣
因陣為張景岳特設,強調「因病製宜」,針對特定病機或症狀組方。例如治癲狂之癲狂夢醒湯,或治療婦人經帶諸疾之方劑。此類方劑體現臨證的個體化與靈活性。
理論特色
八陣分類法不僅承襲《內經》「七方」與《傷寒論》六經辨證之精神,更融合張景岳「陽非有餘,真陰不足」的學術觀點。其通過「古方八陣」總結前人經驗,再以「新方八陣」擴充臨床應用,使方劑體系兼具繼承與創新。此分類法亦反映中醫「辨證論治」核心,強調方藥配伍需切合病機,而非機械套用。
此介紹結合《景岳全書》原旨與中醫理論,系統闡述八陣之定義、子類別及臨床意義,未涉及現代醫療建議,純粹探討傳統中醫學術內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