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八珍

在中醫理論中,「八珍」一詞具有雙重意涵,既為古代宮廷珍饌之名,亦為中醫藥學中的重要方劑。本文專述其醫藥範疇之應用,探討其組方原理與臨床效用。

中醫方劑之八珍

八珍湯為傳統中醫經典方劑,源自《正體類要》(明代·薛己),由四君子湯(補氣)與四物湯(補血)兩大基礎方合組而成,共八味藥物,故稱「八珍」。其組成如下:

  1. 人參(或黨參):大補元氣,健脾益肺。
  2. 白朮:健脾燥濕,助運化水穀。
  3. 茯苓:利水滲濕,寧心安神。
  4. 甘草:益氣和中,調和諸藥。
  5. 當歸:補血活血,調經止痛。
  6. 川芎:行氣活血,通絡止痛。
  7. 白芍:養血斂陰,柔肝緩急。
  8. 熟地黃:滋陰補血,填精益髓。

八珍湯之功效與應用

此方屬「氣血雙補」之劑,主治氣血兩虛證,臨床常見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肢倦乏力、舌淡苔薄、脈細弱等表現,尤適用於:

  • 病後調養:氣血耗傷後之體虛恢復。
  • 婦科疾病:月經不調、產後氣血虧虛。
  • 慢性虛損:長期勞累或營養失調所致之氣血不足。

八珍方劑之變方

後世醫家依證型加減化裁,衍生多種變方:

  • 十全大補湯:八珍加黃耆、肉桂,溫補氣血之力更強。
  • 人參養榮湯:八珍去川芎,加遠志、陳皮等,兼養心安神。
  • 泰山磐石散:八珍加續斷、黃芩等,專治胎動不安。

配伍與藥理

八珍湯體現中醫「氣血互生」理論,四君子湯補氣以生血,四物湯補血以載氣,兩者相輔相成。現代研究指出,其有效成分(如人參皂苷、阿魏酸等)具有調節免疫、改善造血功能等作用。

此方劑沿用數百年,凸顯中醫「辨證論治」之精髓,臨床須據個體差異調整配伍,方能發揮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