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月章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八月章,病證名,首載於明代醫家萬全所著《萬氏婦人科》卷一。此證主述妊娠七至八月期間,孕婦腹部異常膨大,甚則坐臥難安。其病機根源於孕母攝養過度,形體豐腴,致胎元過碩,氣機壅滯於胞宮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爲,此證多因孕婦平素膏粱厚味,脾失健運,水穀精微蓄積化爲痰濕,壅滯胞絡;或先天稟賦氣滯痰盛之體,妊娠後氣血聚養胎元,加重中焦運化失常,形成「母盛子肥」之態。胎體過大,不僅壓迫母體經脈,阻礙氣血運行,更可能導致臨產時交骨不開、胞宮氣血壅塞,從而增加難產風險。
治法與方藥
萬氏主張「瘦胎」爲治則,旨在調暢氣機、疏利胞脈,首推瘦胎丸(又名「枳殼散」)。該方以枳殼爲君藥,寬中下氣、破滯消脹;佐以白朮健脾燥濕,黃芩清熱安胎,防風散壅導滯。諸藥配伍,既能削減胎元壅實,又可固護母體正氣,符合「治未病」思想,預防難產。
此證亦需與「子滿」(妊娠水腫)鑑別:八月章以胎體過大、腹形異常爲主,子滿則多見遍身浮腫、小便不利,病機側重脾腎陽虛水停,治法迥異。歷代醫家如陳自明《婦人大全良方》進一步闡明,若孕婦體質本虛而胎大者,當配伍補益氣血之品,標本兼治。
中醫妊娠病理論中,八月章體現了「天人相應」觀——妊娠八月屬手陽明大腸經所主,氣機貴在通降。故治療上除藥物外,亦強調飲食清淡、動靜適度,以順應經脈氣血之常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