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八石
八石為道家煉製外丹所常用的八種礦物原料,源自早期道教煉丹術與中醫藥學的結合。此概念首見於東漢魏伯陽所著《周易參同契》,書中云:「三五既和諧,八石正綱紀。」後世註解家如陳顯微進一步闡釋,認為八石屬「外藥」,即通過外在礦物提煉以達修煉或藥用之效。
八石之組成與特性
傳統所指的八石主要包括以下八種礦物,各具獨特藥性與功效:
-
硃砂(丹砂)
- 性味:甘,微寒;有毒。
- 歸經:入心經。
- 功效:安神定驚、清熱解毒,傳統用於心悸失眠、癲癇驚風,外治瘡瘍腫毒。
-
雄黃
- 性味:辛,溫;有毒。
- 歸經:入肝、胃經。
- 功效:燥濕祛痰、殺蟲解毒,內服慎用,外治疥癬、蛇蟲咬傷。
-
雲母
- 性味:甘,平。
- 歸經:入肺、脾、膀胱經。
- 功效:納氣墜痰、止血斂瘡,古方用於虛喘氣逆、外傷出血。
-
空青
- 性味:甘、酸,寒;有小毒。
- 歸經:入肝經。
- 功效:明目去翳、通絡利竅,主治目赤翳障、中風癱瘓。
-
硫黃
- 性味:酸,溫;有毒。
- 歸經:入腎、大腸經。
- 功效:補火助陽、通便殺蟲,用於陽痿虛寒、冷祕疥瘡。
-
戎鹽(青鹽)
- 性味:鹹,寒。
- 歸經:入腎、心、膀胱經。
- 功效:涼血明目、軟堅散結,主治尿血齒痛、目腫癭瘤。
-
硝石(火硝)
- 性味:苦、鹹,溫;有毒。
- 歸經:入心、脾經。
- 功效:破積散結、利水瀉下,古方用於症瘕積聚、石淋刺痛。
-
雌黃
- 性味:辛,平;有毒。
- 歸經:入肝經。
- 功效:燥濕殺蟲、化痰解毒,多外用以治疥癬惡瘡。
八石在中醫與丹道中的應用
八石不僅為外丹術的重要原料,部分礦物亦被納入中醫藥體系。如硃砂、雄黃等,雖具毒性,但經炮製後可有限度地用於臨床,體現「以毒攻毒」的治療思想。而道家煉丹則追求通過八石的配伍與煅煉,轉化其性質以達「長生」或「點化」之效,此與中醫「升降浮沉」、「五行制化」理論有所呼應。
需注意,八石中的多數成分含有毒性,古代醫家對其使用極為謹慎,如《神農本草經》將硃砂、雄黃列為「中品」,強調需「煉熟」後服用。而現代中藥學更重視其安全性,部分藥物已限制使用或轉為外用。
八石之術雖隨外丹術式微而少用,但其對礦物藥性的探索,仍為中醫藥學中的特殊篇章,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物質與人體關係的深刻觀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