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片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八片錦,又稱八段錦,乃中國傳統養生導引術之一,屬中醫「調身」範疇。其名「八片錦」源自動作編排如錦緞般連綿柔順,分八式單元,每式針對經絡氣血調理,兼具內煉臟腑、外強筋骨的特色,於中醫理論中歸類為「導引按蹻」術,與针灸、砭石等並列為外治法門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學說
八片錦動作設計暗合十二正經與奇經八脈循行,如「兩手托天理三焦」透過上肢伸展刺激手少陽三焦經,調理氣機升降;「攢拳怒目增氣力」則牽動足厥陰肝經,疏泄肝鬱。
其中「五勞七傷往後瞧」一式,透過頸部旋轉激活督脈與膀胱經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督脈為陽脈之海」之論,促進陽氣週流。 - 臟象理論
每式對應特定臟腑功能強化,如「調理脾胃須單舉」運用上下對拉之力,暗合脾升胃降之生理特性;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以腰部扭轉引動心腎相交,契合「心腎水火既濟」之說。 - 氣血津液觀
緩勁相間的運動節奏,配合呼吸吐納(逆腹式呼吸為主),能推動營衛之氣運布。如「背後七顛百病消」藉顛足震動督脈,激發「陽氣起於足踵」之效,使氣血灌注百骸。
歷史源流與發展
八片錦雛形見於南北朝陶弘景《養性延命錄》所述「導引經」,宋《夷堅志》始有「八段錦」之名。明代高濂《遵生八箋》將坐式、立式分流,清《內功圖說》進一步結合內丹術語,強調「以意導氣」的修煉層次,反映其從單純肢體導引發展為形神兼養的體系。
動作與中醫作用機理
-
兩手托天理三焦
- 經絡效應:伸展手三陽經與衝脈,開合上中下三焦氣機。
- 臟腑作用:改善三焦「決瀆之官」功能,促進水液代謝。
-
左右開弓似射鵰
- 經絡效應:拉伸肺經與大腸經,擴展胸中宗氣。
- 臟腑作用:強化肺臟宣發肅降,改善呼吸深淺。
-
搖頭擺尾去心火
- 經絡效應:擺動帶脈與腎經,引虛火下歸湧泉。
- 臟腑作用:調整心腎陰陽平衡,緩解虛性亢奮。
與其他導引術比較
相較於五禽戲模擬動物動態,八片錦更側重經絡的幾何式牽引;與易筋經強調「筋經膜」鍛煉不同,八片錦講求「鬆緊交替」的節奏,符合《類經》「導氣令和,引體令柔」原則。其站樁要求「腳踏實地、頭頂虛懸」,體現「上虛下實」的中醫養生觀。
歷代醫家如張介賓《類經》指出:「導引可通壅滯、和筋脈」,八片錦正是此理論的具體實踐,通過系統性動作編排,達成「導氣同精」的養生效果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