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脈交會穴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八脈交會穴,又稱流注八穴、交經八穴等。是四肢上與奇經八脈脈氣相通的八個穴位。

八脈交會穴分別是:

  • 脾經的公孫穴,通沖脈。
  • 心包經的內關穴,通陰維脈。
  • 小腸經的後溪穴,通督脈。
  • 膀胱經的申脈穴,通陽蹻脈。
  • 膽經的足臨泣穴,通帶脈。
  • 三焦經的外關穴,通陽維脈。
  • 肺經的列缺穴,通任脈。
  • 腎經的照海穴,通陰蹻脈。

臨床上常配合應用,如公孫配內關治心、胸和胃部疾患;後溪配申脈治目內眥、頸項、耳、肩膊、小腸、膀胱部疾患;臨泣配外關治目外眥、耳後、頰、頸、肩、缺盆、胸膈部疾患;列缺配照海治咽喉、胸膈部疾患。

如這些穴位配合天干、地支、八卦等應用,則成靈龜八法、飛騰八法。

八脈交會穴是八條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相交會的八個穴位,是八條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溝通的橋樑。八脈交會穴的臨床應用十分廣泛,可以治療多種疾病。

以下是八脈交會穴的古籍原文:

  • 《針經指南》:「八脈交會穴者,四肢八穴,與奇經八脈相通,故名交會。八穴者,公孫、內關、後溪、申脈、臨泣、外關、列缺、照海也。」
  • 《針灸大成》:「八脈交會穴者,四肢八穴,與奇經八脈相通,故名交會。八穴者,公孫、內關、後溪、申脈、臨泣、外關、列缺、照海也。公孫通沖脈,內關通陰維脈,後溪通督脈,申脈通陽蹻脈,臨泣通帶脈,外關通陽維脈,列缺通任脈,照海通陰蹻脈。」
  • 《醫宗金鑒》:「八脈交會穴者,四肢八穴,與奇經八脈相通,故名交會。八穴者,公孫、內關、後溪、申脈、臨泣、外關、列缺、照海也。公孫通沖脈,內關通陰維脈,後溪通督脈,申脈通陽蹻脈,臨泣通帶脈,外關通陽維脈,列缺通任脈,照海通陰蹻脈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