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八脈

八脈,又稱奇經八脈,乃中醫經絡體系中八條重要脈絡之統稱,包含督脈、任脈、衝脈、帶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。此八脈異於十二正經,因其不直屬臟腑,亦無表裡配偶關係,正如《難經·二十七難》所言:「凡此八脈者,皆不拘於經,故曰奇經八脈也。」其主要功能在於調節十二正經氣血之盈虛,並參與人體特殊生理活動。

八脈之特點

  1. 不隸屬臟腑: 奇經八脈與五臟六腑無直接絡屬關係,故其循行與功能有別於十二正經。
  2. 無表裡配合: 十二正經陰陽經相互配對(如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表裡),而八脈則無此特性。
  3. 調節十二經氣血: 當十二經氣血充盈時,八脈可蓄積多餘之氣血;當十二經氣血不足時,八脈則能予以補充,猶如「湖澤」之調節江河。

八脈分述

1. 督脈

  • 循行: 起於胞中,下出會陰,沿脊柱上行,至巔頂,再下行至鼻柱。
  • 功能: 總督一身之陽經,故稱「陽脈之海」。主司人體陽氣,與腦、脊髓密切相關,亦影響神志活動。

2. 任脈

  • 循行: 起於胞中,下出會陰,沿腹胸正中線上行,至下頜。
  • 功能: 總任一身之陰經,故稱「陰脈之海」。主司生殖與妊養,與女子月經、胎產關係密切。

3. 衝脈

  • 循行: 起於胞中,分為三支:一支沿脊柱上行;一支沿腹上行;一支下行至足。
  • 功能: 調節十二經氣血,稱為「十二經之海」或「血海」。與生殖功能密切相關,並影響女子月經。

4. 帶脈

  • 循行: 環繞腰腹一周,如束帶狀。
  • 功能: 約束縱行之諸脈,防止其下陷,並調節腰部與下肢之氣血運行。

5. 陰蹻脈、陽蹻脈

  • 循行
    • 陰蹻脈:起於足跟內側,隨足少陰腎經上行。
    • 陽蹻脈:起於足跟外側,隨足太陽膀胱經上行。
  • 功能: 主司下肢運動與眼瞼開合,與人體覺醒、睡眠節律相關。

6. 陰維脈、陽維脈

  • 循行
    • 陰維脈:起於小腿內側,隨足三陰經上行。
    • 陽維脈:起於足跟外側,隨足少陽膽經上行。
  • 功能: 陰維脈維繫諸陰經;陽維脈維繫諸陽經,主要作用為調節表裡經脈之氣血平衡。

八脈與臨床

八脈雖不直屬臟腑,但其功能異常可導致多種病症。例如:

  • 督脈失調: 常見腰脊強痛、頭暈、癲癇等。
  • 任脈不暢: 易見月經不調、不孕、帶下等症。
  • 衝脈氣逆: 可致氣逆上衝、嘔血等。

歷代醫家極重視八脈,尤其於針灸、導引等領域,如《針灸大成》強調八脈交會穴之運用,李時珍《奇經八脈考》更詳述其循行與病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