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耵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耵耳,又稱耵聹,是指耳內津液與風熱搏結致成耵聹栓塞的病證。耵,即耳垢。見《仁齋直指方》。宜滴油潤耳後取出。

耵耳的病因病機

耵耳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
  1. 外感風熱:風熱之邪侵襲人體,循經上犯耳竅,阻遏津液,使津液與風熱搏結,形成耵聹。
  2. 內生痰熱:痰熱內生,上蒸耳竅,阻遏津液,使津液與痰熱搏結,形成耵聹。

耵耳的臨床表現

耵耳的主要臨床表現為:

  1. 耳內有耵聹栓塞,聽力減退。
  2. 耳內發脹、疼痛。
  3. 耳內流膿。
  4. 頭痛、發熱、口乾、咽痛等全身症狀。

耵耳的診斷

耵耳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耳鏡檢查,可以做出診斷。

耵耳的治療

耵耳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通竅利咽為主。常用方藥有:

  1. 銀翹散加減:銀翹散中含有金銀花、連翹、薄荷、牛蒡子、桔梗、甘草等藥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疏風散熱的作用。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咽喉腫痛、耳鳴耳聾等症。
  2. 荊芥穗竹茹湯:荊芥穗竹茹湯中含有荊芥穗、竹茹、甘草等藥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咽消腫的作用。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、咽喉腫痛、耳鳴耳聾等症。
  3. 甘露消毒丹:甘露消毒丹中含有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、山梔子、赤芍、甘草等藥物,具有清熱解毒、涼血消腫的作用。可用於治療癰腫瘡毒、咽喉腫痛、耳鳴耳聾等症。

耵耳的預防

耵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耳內進水。
  2. 避免用手挖耳,以免損傷耳道。
  3. 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耵耳是一種常見的耳部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聽力下降,甚至耳聾。因此,如果出現耳內有耵聹栓塞、聽力減退、耳內發脹、疼痛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