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耵耳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耵耳(耵聹)的疾病機制、臨床表現和預防

耵耳(耵聹)是指耳內津液與風熱搏結致成耵聹栓塞的病證。根據病因,耵耳可分為外感風熱和內生痰熱兩種類型。

外感風熱引起的耵耳是由風熱邪氣入侵襲人體,經由經絡上犯耳竅,阻滯津液,導致津液與風熱搏結,形成耵聹。

內生痰熱引起的耵耳則是由痰熱內生所致,上蒸耳竅,阻塞津液,導致津液與痰熱搏結,形成耵聹。

耵耳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耳內有耵聹栓塞,聽力減退,耳內發脹、疼痛,耳內流膿,頭痛、發熱、口乾、咽痛等全身症狀。

細致的診斷主要是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再結合耳鏡檢查來確定診斷。

治療耵耳的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、通竅利咽。常用的方藥有銀翹散加減、荊芥穗竹茹湯、甘露消毒丹等。

以下為一些預防耵耳的方法:

  1. 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耳內進水。
  2. 避免用手挖耳,以免損傷耳道。
  3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容​​忍耵耳可能導致聽力下降,甚至耳聾的風險。因此,當出現耳內有耵聹栓塞、聽力減退、耳內發脹、疼痛等症狀時,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