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利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八利

八利,即八種腹瀉的病症。《醫學入門》卷三:「痢者,泄也,有八種不同的腹瀉情形,故稱之為八利。其中分別為寒利、熱利、燥利、濕利、血利、食利、蟲利、疳利。」

寒利:因感受寒邪,或是飲食攝入過冷食物,導致腹痛和清稀的瀉便,顏色偏白,質地稀,病程長,可能還伴隨畏寒、發熱、頭痛、身痛等症狀。

熱利:因感受熱邪,或是飲食過熱,或是情緒不佳,導致腹痛和黃色膿血瀉便,顏色偏黃,質地黏稠,量大,有時伴隨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黃等症狀。

燥利:因感受燥邪,或是飲食過於乾燥,或是長期病虛耗體液,導致腹痛和黃色粘稠的瀉便,質地硬,量少,有時伴隨口乾、鼻乾、喉嚨乾燥、大便乾結等症狀。

濕利:因感受濕邪,或是飲食攝入過濕的食物,或是脾虛導致濕氣滯留,導致腹痛和清稀的瀉便,顏色偏白,質地稀,量多,有時還伴隨身體重,四肢乏力,食慾不振,大便稀薄等症狀。

血利:因感受熱邪,或是飲食不節,或是情緒不順暢,或是外傷出血,或是長期病虛導致陰虛血熱,導致腹痛和鮮血瀉便,顏色紅,質地稀,量多,有時伴隨發熱、口渴、煩躁、尿赤等症狀。

食利:因飲食不潔,或是貪食生冷,或是過量食用油膩、甜食,或是食物停滯不化,導致腹痛和清稀的瀉便,顏色偏白,質地稀,量多,有時還伴隨噁心、嘔吐、腹脹、打嗝等症狀。

蟲利:因蛔蟲、蟯蟲、鉤蟲等寄生於腸道,導致腹痛和清稀的瀉便,顏色偏白,質地稀,量多,有時還伴隨腹部脹痛、食慾不振、大便帶有蟲子等症狀。

疳利:因小兒脾胃虛弱,或是長期疾病體弱,或是營養不良,或是感染引起的疳疾,導致腹痛和清稀的瀉便,顏色偏白,質地稀,量多,有時還伴隨面色蒼白、消瘦、食慾不振、大便有臭味等症狀。

治療八利的方法主要是清熱利濕、解毒消炎。對於寒利,宜用溫中散寒的方法治療;對於熱利,宜清熱利濕;對於燥利,宜潤燥止瀉;對於濕利,宜利濕止瀉;對於血利,宜涼血止血;對於食利,宜消食化積;對於蟲利,宜驅蟲止瀉;對於疳利,宜健脾益氣、清熱解毒。

預防八利,應注意飲食衛生,不吃生冷食物,避免食用腐爛變質的食物,不過度攝入油膩、辛辣、刺激的食物。飲食宜清淡,少量多餐,不暴飲暴食。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便祕。加強鍛煉,增強體質。

八利是中醫學中常見的一種病症,其發病原因複雜,臨床表現多樣,治療方法也因病情不同而異。因此,在治療八利時,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,辨證施治,以取得最佳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