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八關大刺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八關大刺

八關大刺為中醫針刺療法之一種,源自《素問·病機氣宜保命集》,屬外治法範疇。其法以刺絡放血為主,針刺部位多取手足八邪穴,亦包括十指間特定部位,透過瀉血以達清熱、瀉火、通絡之效。

理論依據
此術以中醫經絡理論為基礎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菀陳則除之」,意指氣血瘀滯者可刺血以疏通。手足末端為十二經脈交會之處,尤以井穴、八邪穴為氣血匯聚之要點。八邪穴位於手背五指指蹼緣後方赤白肉際處,左右共八穴,故名「八關」;而十指間放血則兼涉井穴(如少商、商陽等),可直瀉臟腑鬱熱。

主治病症

  1. 實熱證:如《保命集》所載「大煩熱,晝夜不息」,屬陽明熾熱或三焦火鬱之證。刺血可引火下行,緩解高熱煩躁。
  2. 目疾:睛痛欲出、赤腫羞明等肝火上炎或風熱犯目之症。因肝開竅於目,刺手部八邪能瀉少陽、厥陰火邪。
  3. 痺證:風濕熱邪阻滯經絡,致肢節紅腫疼痛者,刺血可祛瘀通絡。

操作特點
傳統八關大刺須以三棱針速刺皮下淺絡,令血自然流出,色轉鮮紅即止。若熱毒熾盛,血多色深紫,甚者可刺至數滴為度。其法重「疾刺疾出」,避免過度傷及營血,符合《內經》「血實宜決之」之旨。

與其他刺法之別
不同於一般針刺留針調氣,八關大刺專主瀉實,尤其針對熱證、急症。與「十宣放血」相似,然十宣偏重急救(如昏厥、中暑),八關大刺則更廣泛應用於實熱及目疾。

此術體現中醫「從絡論治」思想,透過體表特定穴點調節內在氣血,為古人應對急熱證之重要手段。